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市作家协会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文学    现代文学    文学作品    写作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交通运输类    轻工类    

被引量:105H指数:7北大核心: 29 CSSCI: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对话:娱乐片
1
《当代电影》北京市作家协会;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当代电影>编辑部 李陀 陈犀禾 郝大铮 孔都 姚晓濛  出版年:1987
旧话重提姚晓濛: 去年《当代电影》第五期发表了李陀和陈荒煤的《关于“情节剧”的通信》,接着又发表了一组有关情节剧问题讨论的文章,这个讨论在《当代电影》上一直断断续续地进行到今年年底。与此同时,《文艺报》等一些报刊杂志也陆...
关键词:娱乐片 电影院  俗文化 情节剧 娱乐功能 探索片  娱乐性  好莱坞影片 娱乐因素 消费文化  
风雅颂
2
《西部(新文学)(上)》北京市作家协会 阎连科  出版年:2008
卷一风1.关雎说起来,走得并不快,可时光却在我脚下汩汩湍急,飞溅流失。这让我想起我的新著《风雅颂——关于〈诗经〉的家源性本根研究》(在以下的故事中,我可以简称这部专著为《风雅颂》吗?)
关键词:诗经 知识分子 教授  雅颂  大学生 学校  皇城  二十年  神经病 天堂
“乌托邦”笼罩下的个人写作——在韩国外国语大学的讲演
3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市作家协会 阎连科  出版年:2009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
关键词:“乌托邦”  中国现实  个人写作
追寻结构和语言的力量
4
《西部(新文学)(上)》北京市作家协会 阎连科 张学昕  出版年:2007
结构:是小说内蕴的必然要求张学昕:我一直对想象力和小说的结构、语言之间的微妙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你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以来的写作中,我日渐感觉到你小说强烈的结构力量。关于长篇小说《受活》,我们以前曾谈了很多,
关键词:小说语言 阎连科  写作 作家 故事  叙述方式  结构方式  百年孤独 长篇小说  二十世纪  
关于《宝水》的若干话题
5
《小说评论》北京市作家协会 乔叶  出版年:2023
故乡“土气”,福克纳曾说:“我一生都在写我那个邮票一样大小的故乡。”寻根究底,谁的故乡不是小得像一枚邮票呢?在这盈寸之地,优秀作家们的如椽之笔皆可大显神通。他们笔下的这枚小邮票,似乎有无限大,可以讲出无数故事;似乎也可以...
关键词:无限远  邮票 寻根究底  福克纳 无限大 故乡
民族苦难与文学的空白——在剑桥大学东方系的讲演
6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市作家协会 阎连科  出版年:2009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一部苦难的史诗。关于苦难的文学书写,也因而所在多有。在俄罗斯,有《战争与和平》、《古拉格群岛》;在拉美有《百年孤独》;在美国有《根》;在欧洲有《悲惨世界》和《变形记》。可是,在中国,面对民族的苦难,...
关键词:苦难  文学 民族历史
阮章竞与友人论诗的信
7
《长江学术》北京市作家协会 阮章竞  出版年:2007
(一)刘守华同志:先要向你道歉,信回迟了!因为身体常不好,工作忙,但更难的是你出的考题,把我一下考住了。这是一个难回答的难题。
关键词:刘守华  民歌 文章  叙事诗 漳河  大跃进 交响诗 看法  工作者  蒙古族  
文学的个人主义——在上海大学文学周的讲演
8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市作家协会 阎连科  出版年:2009
中国当代文学长期处于一种集体主义或半集体主义的创作状态,受到来自意识形态、批评家和文学思潮、市场三个方面的宰制。在我看来,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20世纪文学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表明,那些我们今天依然谈论的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对...
关键词:文学 个人主义 20世纪文学  中国经验  
《疯狂的代价》笔谈
9
《当代电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当代电影>编辑部;北京市作家协会 远婴 李奕明 贾磊磊 钟立 尹鸿 李迅 廖世奇 戴锦华 张卫 李陀  出版年:1989
这组文章是本刊编辑部召开的《疯狂的代价》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文章虽都不很长,读解的角度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对《疯狂的代价》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关键词:影片  中国电影艺术 警察  电影理论 观众  女主人公 电影学 主题  欲望  影视艺术
从帕慕克到伊斯坦布尔和他的文学世界——在帕慕克先生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
10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市作家协会 阎连科  出版年:2008
首先,让我感谢帕慕克先生和他这些作品的译者,是你们的劳动,让我有整整的10天时间.精神上像贵族一样富足而充裕。用整整的10天时间,看一个人的小说,这在我平生还是第一次。这10天时间,乃至后来的多少天里,我都沉浸在从帕慕克...
关键词:伊斯坦布尔  文学世界 作品  讨论会  时间  轨道  精神  环形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