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西民族博物馆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博物馆    文物    广西民族    壮族    民族博物馆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轻工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449H指数:10WOS: 12 北大核心: 51 CSSCI: 37 CSCD: 1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壮锦图案纹样分类及文化蕴含探析
1
《美与时代(创意)(上)》广西民族博物馆;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樊苗苗  出版年:2013
壮锦是中国民族民间织锦中一个独特的篇章,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代表性织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壮锦图案纹样无论在题材和内容、图案组织、纹样造型和色彩的运用上,都有其独特风格,并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织锦...
关键词:图案纹样 文化蕴含 壮锦 分类  民族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 织锦艺术 少数民族  
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年代
2
《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广西民族博物馆 王社江 孙雪峰 鹿化煜 弋双文 张改课 邢路达 卓海昕 俞凯峰 王頠  出版年:2014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KZCX2-YW-BR-2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130201和XDA05120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27和41072122)
2009-2012年,在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梁山周围新发现何家梁和窑厂湾2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52件。早期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火山岩、石英岩、硅质灰岩和砂岩等砾石,采取硬锤直接...
关键词:汉中盆地 何家梁  窑厂湾  旧石器 黄土 年代  
三种不同抑菌圈试验法在牛至油抑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3
《香料香精化妆品》广西民族博物馆 田双娥  出版年:2019
广西民族博物馆科研项目资助(编号KYKT201704)
纸片扩散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为抑菌圈试验中常见的三种方法,以牛至油和一株霉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抑菌圈直径、质量和菌落长势检测显示,抑菌圈直径随着孢子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5~20μL范围内随着牛至油剂量...
关键词:牛至油 青霉菌 抑菌性 抑菌圈试验  
从艺术特色到成因归宗——广西壮锦纹样解读
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宣传部 徐昕 吕洁 杨小明  出版年:2014
文章在整理研究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壮锦的基础上,补充了壮锦造型构成的似天华锦结构,并以实物为例从五个方面分类描述纹样内容.在分析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从壮族人民的信仰追求、壮汉文化的交流以及织造工艺的技术特色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
关键词:壮锦 纹样 艺术特色 文化成因
跨境谋生:现象与策略——以广西那坡县那孟屯中越边民跨国谋生个案为例
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民族博物馆 周建新 蒙秋月  出版年:2013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边界;边民与国家--中国西南边境60年(1949-2009)(项目编号:B10006)";2011年广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项目
中国西南边疆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跨国族群之间借助地缘的便利,持续着亲密的血缘、亲缘交往,从而塑造了两国边民之间特殊的共享社会资源、和睦共处的生动画面。以那坡县那孟屯边民跨境谋生个案为例,以文化策略为视角,运用经济人...
关键词:中越边民  跨境谋生  文化策略
百色高岭坡旧石器遗址1993年发掘简报
6
《人类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人类演化实验室;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百色田东县博物馆 侯亚梅 高立红 黄慰文 谢光茂 林强 王頠 田丰  出版年: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7202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806400);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7FY110200);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的共同资助
本文是对1993年度高岭坡遗址发掘情况的初步研究。本次发掘共揭露面积40m2,获得石制品445件(7件采集),并在同层发现了玻璃陨石。石制品包括石片、断块、工具和备料;其中石片和断块占绝大多数,没有发现石核。工具有以砾石...
关键词:百色盆地 高岭坡  中更新世早期  石片  鸟喙状器  
广西陆那洞古人类遗址古环境背景研究
7
《第四纪研究》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宁博物馆 李大伟 王頠 胡超涌 洪汉烈 黄胜敏 殷科 陈君 廖卫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72023和41402036)和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批准号:GBL21508)共同资助
期现代人起源与扩散及其环境背景变化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多个晚更新世早期地点发现现代人化石,为研究东亚现代人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难得的依据。然而,在此框架下,现代人演化的环境背景却缺乏较为细致...
关键词:广西陆那洞  早期现代人稳定同位素  孢粉 粘土矿物 古环境
壮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社会发展——以广西南丹县那地村壮族蛙婆节为例
8
《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博物馆 邵志忠 袁丽红 吴伟镔  出版年:2006
香造社区伙伴资助;为该机构的2005年"文化反思"项目之一。
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传统节日在乡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地位,对乡村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过节日文化表象、文化内涵,我们看到壮族传统节日与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等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乡村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传统文化的...
关键词:蛙婆节  节日文化 乡村社会发展  
融媒体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创品牌传播研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创为例
9
《传播与版权》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广西民族博物馆 黄夏歆 陆思宇  出版年:2022
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融媒体视角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创品牌创新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KY25010)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文创品牌的传播和销售方式发生变化。以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创为例,该馆开通了“两微一抖”新媒体平台,也开展了多场馆直播活动,其文创品牌传播由线下游览传播为主,转变成线上融媒体大众传播,这不失为广西少数民族...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  文创品牌  少数民族 融媒体 广西民族博物馆  
探索与实践: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的回顾、评价和思考
10
《广西民族研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广西民族博物馆 龚世扬  出版年:2016
"1+10工程"是广西所独创的生态博物馆实践模式,即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10个生态博物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同步发展,其先后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建设、全面实施和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在政府、专家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
关键词:广西  生态博物馆 “1+10工程”  民族文化 保护与传承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