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贵阳学院政经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章学诚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可持续发展    法化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8H指数: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章学诚目录学体系构建之缘由及内在之理
1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钟庆华  出版年:2001
章学诚对现实流弊的思考、批判和对刘向父子目录学精神的总结弘扬 ,确立起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的目的论 ;然后以特有的哲学观、历史观来判定目录内涵 ,使目录服务于著录的目的 ,由此建立起自己目录学的认识论 ;从以上...
关键词:章学成  目录学 体系构建  目录学认识论  方法化  特征  
网络文化对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2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学院政经系 杨方旭  出版年:2005
在高等教育中,网络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及其创新活动上,我校广大教师、学生都在积极地学习、掌握网络技术,网络已成为我校学生的“第二课堂”。网络文化对我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个人成长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一些自控能力较差...
关键词:网络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浅析水族的风俗习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3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经系 杨方旭  出版年:2002
三都水族有许多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其中有积极方面的 ,也有消极方面的 ,研究这些风俗习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并采取一定的对策 。
关键词:水族 风俗习惯 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对策  
章学诚“史意”概念发微
4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张立新  出版年:1999
“史意”概念的提出,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对中国史学传统的认识和对当代史学现状的不满有感而发的,章认为,从春秋以来到司马迁、班固和刘氏父子所形成的史学精神,渐为后世史学家所遗失,所以,他应该继承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宗旨,发挥文...
关键词:史德  史意  道  
佛家逻辑与论辩
5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经系 刘宗棠  出版年:2003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
关键词:佛家逻辑  论辩 印度  佛教 因明 论辩学  真唯实量  论辩逻辑学说  
略论贵州旅游与阳明文化
6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刘宗棠  出版年:2000
现代旅游重在文化。弘扬贵州独具特色的“阳明文化” ,有助于促进贵州旅游业 ,提升贵州的旅游品位。王阳明在贵州的龙场悟道 ,建立了影响深远的哲学体系 ,而且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培育了大批人才。他进入贵州后 ,饱览了沿途雄伟...
关键词:旅游 贵州旅游 文化 阳明文化  王阳明  
略论“诚信”与“诚信问题”
7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经系 刘宗棠  出版年:2004
“诚信”应该是能够维护社会正义的真诚守信 ,应该是有益于社会和广大人民利益的言行一致。当前 ,“诚信问题”严重的原因是多样的 ;因此 ,现在要“共铸诚信” ,也应该综合治理 ,多管齐下 ,形成合力。
关键词:诚信问题 诚信教育 公民道德 法治
遵义会议——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里程碑
8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李瑞平  出版年:2000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成功的关键点是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
关键词: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 遵义会议  里程碑  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 关键点  转折点  召开  成功  
王阳明社会分工思想的历史因袭及创新
9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学院政经系 周肇阳  出版年:2005
对王阳明思想体系的研究,迄今为止,多半还囿于他的哲学方面。然而王阳明在经济方面的阅历和心得也同样具有真知烁见。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人的身份地位,从而对职业的尊崇荣辱也必然有一个认识的渐进过...
关键词:王阳明  社会分工 四民平等  重商主义
重刑轻民辨析
10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朱俊洪  出版年:2000
重刑轻民的认识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含义。它对中国古代法制虽然有一些正确的反映 ,但低估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程度 ,也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这一基本事实。
关键词:刑法 民法 礼  立法指导思想  法律观念 古代法制史  中国  重刑轻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