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藏族    藏传佛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代    羌族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轻工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473H指数:11北大核心: 172 CSSCI: 431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兴边富民行动10周年:成就、经验及对策
1
《广西民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朱玉福  出版年:2011
朱玉福博士主持的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践程度调查研究"(09XMZ001)阶段成果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民委按照中央部署、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倡议发起的旨在"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一项国家行动,兴边富民行动10年来,成就显著,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国家统一、睦邻友好的良好发...
关键词:兴边富民行动10年  成就  经验  问题及对策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关于天人关系问题之探析
2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哲学系;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张岱年 熊坤新  出版年:1994
关键词:古代伦理  天人关系  道德原则  孟子思想 伦理学家 天人之分 知天  人类道德 万物一体 一阴一阳
论“陇西走廊”的概念及其内涵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马宁  出版年:2011
西藏民族学院课题"甘南藏区苯教流传现状的调查研究"(09MYY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陇西走廊"是费孝通先生1985年提出的一个历史地理概念。这个走廊中古道纵横、四通八达,从古到今,既是民族迁徙、通商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战争频发、大军鏖战的重要战场,体现出国家权力的变换更迭,形成了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民...
关键词:陇西走廊  民族迁徙 宗教文化类型  内涵  
论传统文化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西藏边陲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珞巴族文化为例
4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朱玉福 廉潘红  出版年:2019
西藏民族大学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科研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的西藏边境地区乡村发展调查-以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才召村为考察对象"(项目号:GSP201810);西藏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项目"西藏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项目号:QC2015-50)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须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地区  珞巴族聚居地区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记忆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
《云南社会科学》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邵卉芳  出版年:2014
通过对社会记忆的深层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过去对于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意义,因此,记忆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民俗学的个人生活史、民俗志研究及战争与灾害记忆的研究都离不开记忆论,记忆论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研究中需要注...
关键词:记忆 记忆论  身体记忆  民俗学
试析茶马互市对川滇藏边城镇发展的影响
6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学院成人教育部;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周毓华 彭陟焱  出版年:1999
关键词:茶马互市 打箭炉 城镇发展 藏族地区  滇藏贸易  汉藏贸易  茶马贸易 西藏  中原地区  汉藏民族  
西藏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7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刘玉皑 赵鹏 马宁 潘红  出版年:2016
西藏民族大学西藏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尼泊尔地震后樟木镇的生态文化重建研究"(项目号:XT15006);2012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民族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4年西藏民族大学重点课程项目"民族学调查方法"的阶段性成果
樟木口岸是目前中国面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一类边境口岸。伴随几十年来口岸的建设发展和中央对西藏经济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强,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4·25地震后樟木重建为契机,克服樟木...
关键词:西藏  樟木口岸  边境贸易
《西域全书》考——兼论《西藏志考》、《西藏志》的编纂问题
8
《史学史研究》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刘凤强  出版年:2014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清代藏学历史文献研究"(项目号:12YC770037)阶段性成果
《西域全书》成书于乾隆元年,是清代最早的一部成熟的西藏方志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原抄本不知是否尚存于世,后来的修补本约成书于乾隆七年之际,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经过对修补本《西域全书》与《西藏志考》、《西藏志》详细对比,本...
关键词:《西域全书》  文献价值  《西藏志考》  《西藏志》
夏尔巴人“骨系”认同下的亲属网络与社会组织
9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王思亓  出版年:2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学视角下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3AZD099);2011"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项目:西藏民俗文化发展变化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c1302)
根据对中尼边境樟木镇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论述了夏尔巴人的骨系观念、骨系认同下规定的婚姻与亲属关系,以及通过象征仪式形成的多层次亲属网络与社会组织。研究表明,骨系认同是夏尔巴社会人群结合的重要纽带,所建构的亲属网络与社会组...
关键词:夏尔巴人 骨系  亲属网络  社会组织
元明藏传佛教内传后对中原文化的贡献
10
《贵州民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历史系;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 陈崇凯 刘凯  出版年:1997
公元十三至十七世纪,随着格鲁派寺庙领主庄园经济的崛起和元明中央的推崇扶持,藏传佛教不但在西藏发展到全盛时期,而且深入到元明宫廷,以至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伴随藏传佛教的内传,藏族文化也得以与祖国各地广泛交流,不同程度地渗入...
关键词:藏传佛教 中原文化 贡献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