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检察机关    职务犯罪    未成年人    法律监督    犯罪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433H指数:8北大核心: 31 CSSCI: 7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及相关的程序设计
1
《法学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丰台区民事行政检察处 郭兴莲 曹琳  出版年:2010
本文以改革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程序为着力点,在对执行中存在的"执行难"和"执行乱"两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确立以"执行乱"作为检察监督重点的前提下,提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遵循依法监督、事后监督、不干预法院正常执行活...
关键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监督范围和对象  监督方式  监督程序
猥亵儿童罪基本问题再研究
2
《人民检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阮齐林  出版年:2015
猥亵儿童罪是指故意对儿童以除奸淫幼女之外的方式进行性侵犯的行为。猥亵儿童罪不是倾向犯,刺激、满足性欲是根据社会性观念和儿童性禁忌的客观判断,而非行为人主观动机判断。猥亵儿童与奸淫幼女的危害程度相近,一般应定性为犯罪追究刑...
关键词:猥亵儿童罪 强制猥亵妇女罪 性侵犯 奸淫幼女罪 接触说  
妨害公务案件实证分析
3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王新环 朱克非 张京晶  出版年:2011
妨害公务案件在北京呈多发趋势,在犯罪对象以及犯罪手段方面具有规律性。应当对妨害公务案件重新进行法律上的理解和把握:合同制的聘任人员和执法所需财物均能够成为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应通过立法在妨害公务罪的暴力、威胁方式之外增...
关键词:妨害公务罪 犯罪对象 犯罪手段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实证研究
4
《法学杂志》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白世平 纪丙学  出版年:2006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立足本土资源,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是必要的、可行的。对于我国司法中大量的轻微刑事案件,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当事人的一致要求或同意下转由和解机构主...
关键词:刑事和解 公正 效率  和解机构  
和谐视野中的审查逮捕机制优化——轻刑公诉案件中逮捕适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5
《人民检察》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艾建国 闫俊瑛  出版年:2006
当前在轻刑案件中突出存在的不当逮捕现象,不仅严重侵犯公民权利,而且有损法律监督的权威, 不利于增进社会和谐,是真正的司法不公。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源于逮捕权和公民权的失衡。笔者试以2004年某市轻刑公诉案件为样本,试就如何...
关键词:轻刑案件  不当逮捕  公诉 调查报告  法律监督
降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率的思考
6
《青少年犯罪问题》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许宁  出版年:2007
我国一直将“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不捕尽量不捕”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但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却一直届高不下,这种现象不利于未成年嫌疑人的改造与成长。如何有效降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已经成为摆在检察机...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逮捕 侦查监督部门 刑事政策 司法实践 检察机关
论检察委员会断案程序之正当化
7
《人民检察》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蓝向东  出版年:2000
关键词:检察委员会  断案程序  正当化 断案模式  检察长
论轻罪的刑事司法政策与诉讼机制
8
《法学杂志》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 闫俊瑛 刘丽  出版年:2007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2006年重点课题<检察机关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原则及措施>的部分内容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要求对轻罪宽缓处理,以促进犯罪人矫正和再社会化,增进社会和谐。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轻罪的处遇仍呈现"监禁化、刑罚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城乡二元制的社会现状,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处理措施对于大量...
关键词:轻罪 非监禁化 非刑罚化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之比较研究
9
《人民检察》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阮齐林 温建康  出版年:2017
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都是数额犯罪。虽然刑法理论对两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已经厘清,但是,司法解释提高职务侵占罪的入罪标准后,两种犯罪的区分和处理上出现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划定职务侵占罪的适用范围,准确区分利用职务之便与利用工作...
关键词:职务侵占罪 盗窃罪 入罪标准
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劳动用工风险防范
10
《法制与社会(旬刊)》中国电视电声研究所人力资源处;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吴茂伟 周晓娟  出版年:2015
劳动用工风险存在于劳动用工的全过程,包括招聘、劳动合同订立、日常管理,其中又存在一些高风险点,这就要求规范劳动用工,防范和化解劳动用工风险,从而尽可能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和陷入漫长的劳动仲裁、诉讼司法程序之中。
关键词:劳动  用工风险  劳动合同法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