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鞍山市植物保护站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稻水象甲    玉米    水稻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规律    

研究学科:

被引量:23H指数: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稻水象甲物理防治新技术试验研究
1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鞍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鞍山市农业广播学校;鞍山市植保站 徐静发 陈赤 杜劲松 徐永娟  出版年:2006
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稻水象甲,可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提高质量。灯光诱杀和防虫网及覆膜在防治稻水象甲上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提高作物抗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稻水象甲 物理防治 新技术  
加深对“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解和认识
2
《辽宁农业科学》鞍山市植物保护站;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郑俊 王立阔 赵婉萱  出版年:2007
关键词:绿色植保 加深  植物保护工作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科技进步 发展历史  综合防治  生态安全
鞍山地区稻水象甲成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3
《垦殖与稻作》鞍山市植保站 李宏伟  出版年:2002
关键词:水稻害虫 稻水象甲 成虫 发生规律  防治  
20%龙克菌(噻菌铜)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
4
《农业科技与装备》鞍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鞍山市植保站 唐鹏 熊兴平 杜劲松  出版年:2008
龙克菌是一种最新创制发明的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对作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具有特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的防效为71%~86%,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效在86%以上,对真菌性病害亦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具有结构新颖、剂型先进、内...
关键词:龙克菌 作用机理  毒理 安全评价 田间药效
稻水象甲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5
《垦殖与稻作》鞍山市植物保护站 郑俊  出版年:2006
介绍了对稻水象甲进行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常规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就防治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做了阐述。
关键词:稻水象甲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辽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6
《植保技术与推广》辽宁省植保站;鞍山市植保站;绥中县植保站;沈阳农业大学 刘万仁 宋亚坤 金素娟 张福敏 何景顺 吕国忠 刘志恒  出版年:199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辽宁玉米上的新病害,其流行速度快、发生范围广、为害严重。主栽品种严重感病、气象条件适宜、菌源量大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病害的发生特点、成因。
关键词:玉米 叶斑病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弯孢菌 辽宁  
用大生M-45防治苹果果实轮纹病试验初报
7
《北方果树》辽宁省植保站;营口市植保站;锦州市植保站;鞍山市植保站;普兰店市植保站 孟威 陈静 刘明达 李连文 赵维国 李宏伟 任厚斌 郭超  出版年:1998
用大生M-45防治苹果果实轮纹病试验初报孟威陈静刘明达李连文赵维国(辽宁省植保站110034)(营口市植保站)(锦州市植保站李宏伟(鞍山市植保站)任厚斌郭超(普兰店市植保站苹果轮纹病是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近...
关键词:苹果树 轮纹病 大生M-45 药剂防治 杀菌剂  
高梁、玉米丝黑穗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
8
辽宁省植物保护站 辽阳市植物保护站 丹东市植保植检站 营口市植物保护站 鞍山市植物保护站 铁岭地区值保检疫站 锦州市植物保护站 沈阳市植保检疫站 大连市植物保护站 朝阳地区植保植检站 本溪市植保检疫站 辽阳县植物保护站 昌图县植物保护站 0陈伯琛 侯振双 刘永湖 杨涧宽 傅玉华 张爽 张富田 李延学 杨德元 于溪刚 李纯来 宁克成 栗建富 袁秋文  出版年:0
该项综合防治技术实行因地制宜,抓住关键,提出以轮作倒茬为前提,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拌种做保证的技术措施。此外,还采取了调整播期,扒土晒根等措施。从1979年到1983年在辽宁全省用该项技术累计防治高粱、玉米丝黑穗病面...
关键词:综合防治  丝黑穗病 玉米 高粱
壮秧营养剂在水稻上的应用
9
《垦殖与稻作》鞍山市植物保护站 张雅丽  出版年:2006
针对鞍山地区水稻普通调酸旱育苗和床土调制剂(901)育苗易发生肥、药、酸、病害,稻农难于掌握的生产实际,引进推广壮秧营养剂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壮秧营养剂可提高秧苗素质,且使用方便、省钱、防病。同时分析了壮秧营养剂...
关键词:水稻旱育苗 壮秧营养剂 作用机理  使用技术  
玉米螟防治技术的推广
10
辽宁省植物保护站 铁岭地区植保检疫站 沈阳市植保检疫站 营口市植物保护站 鞍山市植物保护站 大连市植物保护站 锦州市植物保护站 丹东市植保植检站 辽阳市植物保护站 新民县植物保护站 昌图县植物保护站 岫岩县植物保护站 0李铁汉 陈显 韩福英 刘永湖 栗建富 张德顺 杨涧宽 杨忠斌 宁克成 杨国秀 张家磊 滕乃文 高明和 王法源  出版年:0
该防治技术本着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环保效益的原则,提出蜂、菌、药相结合,越冬防治和田间防治相结合,主攻一代压低二代虫源基数的全省防螟策略。辽宁省东部用赤眼蜂消灭一代玉米螟卵,平均卵粒寄生率为79.4%,被害株率下降55...
关键词:防治  玉米螟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