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江苏中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中医    中药    心肾不交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被引量:91H指数:5北大核心: 9 CSSCI: 1 CSCD: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顽固性失眠证治心法
1
《山东中医杂志》<江苏中医>编辑部 吕慰秋  出版年:1999
顽固性失眠的病理机制为阴阳不交,神不入舍。发病主脏在心,然与其他脏器关系密切。临床应辨证施治,主要分四法:心病不寐,正虚邪扰,治以补虚泻实;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治当交通上下;五志过激,肝病及心,疏肝清心安神;心胃同病,调...
关键词:顽固性 失眠 心病不寐  心肾不交 中医药疗法
肾疏宁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形态学影响
2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中医医院博士后;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 黄立芳 朱小棣 黄怀鹏 杨洪涛 陈志强 黄文政  出版年:2002
目的 :观察中药肾疏宁对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 )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MsPGN模型。予肾疏宁治疗并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组 ,观察肾脏形态学及 2 4h尿蛋白定量。结果 :肾疏宁能明显减轻MsPG...
关键词:肾疏宁 大鼠  系膜增生性肾炎 肾小管间质损害 形态学 作用机制  
肝郁证治漫谈
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苏中医>编辑部 黄亚博  出版年:1997
肝郁证治漫谈黄亚博(《江苏中医》编辑部,南京210029)关键词肝气郁结六郁辨证论治中图号R256.4肝为刚脏,其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则功能障碍,诸症丛生。究其病因多为七情所扰,病归于肝。临床若辨证正确,施...
关键词:肝气郁结 六郁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20例
4
《中医研究》<江苏中医>编辑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费忠东 朱超林 武晓群  出版年:1999
康莱特注射液(简称康莱特)系浙江省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经现代科学方法从传统中药薏苡仁中提取制成的注射制剂,为双相广谱抗癌新药。笔者运用康莱特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20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经病...
关键词:恶性肿瘤 中医药疗法 康莱特注射液
中医药为主治疗狼疮性肾炎28例
5
《吉林中医药》南京中医学院;江苏中医研究所 章永红 余承惠 郭惠芳 姜建龙  出版年:1990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SLE的40~78%。我们运用中医中药为主治疗狼疮性肾炎28例,取得初步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是在SLE确立后,临床具备下例1项以上者:...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中医 中药
张锡纯运用龙骨的经验
6
《江苏中医》江苏中医编辑部 顾泳源  出版年:2001
关键词:龙骨 利痰  生用  张锡纯  临床应用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7
《江苏中医》<江苏中医>编辑部 吕慰秋  出版年:1999
中西药联用的目的是协同增效,减少毒副反应。但由于中药的化学成份复杂、理化性质不易掌握,若盲目与西药联用,反致效果减弱,甚至会产生毒副反应,其药源性疾病屡见不鲜。笔者综合了近十多年来的有关资料,就目前临床常见的中西药不合理...
关键词:中西药 联用  合理用药
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防治
8
《中华中医药杂志》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中医院 郝小波 庞艳琴  出版年:2009
干眼是目前世界和我国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文章探讨了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干眼的防治,强调治疗干眼"未病先防",从改善环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方面着手进行调治。对己出现干眼症状及眼表损害的应本着"己病早治"及"既病防变"的...
关键词:干眼 治未病 防治  
从痰气相关理论探析痰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9
《江苏中医》<江苏中医>编辑部 王沁凯  出版年:1996
一般认为痰病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痰生百病”和“痰生怪病”即是对此两大特点的概括。实际上这两大特点常常是痰气互患的体现,以痰气相关的理论可以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对有关病证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痰病 痰生百病  痰生怪病  中医学
乳腺摄影技术要点
10
《影像技术》江苏中医院放射科 卢长慧  出版年:2010
本文总结了乳腺摄影技术的一些技术要点,对于精确诊断乳房肿瘤和其他病变以及完善建立病人治疗档案和检索工作都很重要。这些要点包括:摄影标记、体位、乳房压迫、摄影条件、电离室、胶片冲洗加工等等。
关键词:乳腺摄影 乳腺摄影照片  乳房肿瘤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