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学术界》杂志社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征稿    英文    中庸    回忆录    儒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322H指数:10北大核心: 50 CSSCI: 51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公共性:走进我们生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视点
1
《学术界》学术界杂志社 袁玉立  出版年:2005
公共性的增长是当代生活世界不可遏止的趋向,是历史由阶级史、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标志。我们这个时代只要能称之为具有现代性的事物,同时也被打上公共性的烙印。公共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特点...
关键词:公共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球性  现代性  人的本质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学术管理对谈
2
《学术界》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学术界杂志社 余三定 袁玉立  出版年:2010
近年来我国学术失范、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的事件不断出现,其中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评价过度症"。学术规范建设方面的问题只是学术不端事件增多中很次要的原因。人们面对学术不端现象而"见惯不怪",一方面意味着学术不端...
关键词:学术不端 “学术评价过度症”  学术规范 学术管理 学术生态
环巢湖文化摭谈
3
《学术界》学术界杂志社 翁飞  出版年:2008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容与开放、务实...
关键词:文化圈 环巢湖文化  城市品格 文化建设
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与发展方向
4
《云梦学刊》<学术界>杂志社 袁玉立  出版年:2004
关键词:学术期刊  社会功能 人文精神 学风建设
中庸与实事求是——兼及儒学与实学的关系
5
《学术界》学术界杂志社 袁玉立  出版年:2006
追根溯源,实事求是乃是先秦儒家中庸观念的贯彻。中庸的中心词是“中”,“中”字的初始意义是“内”、“正”;中庸的使动词是“庸”,“中”字还有“合”、“和”内涵;中庸一词指向普遍性内容时,“中”仅指“实”或“诚”。中庸精义就...
关键词:中庸 实事求是 反中庸  弓矢文化  实学文化  
公共性是历史进程的一个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进一步思考
6
《学习与探索》学术界杂志社 袁玉立  出版年:2006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05年6月23—2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
关键词:公共性 公共理性 公共交往 马克思  
学术不端行为的行政法律规制探讨
7
《学术界》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学术界杂志社 徐和平 袁玉立  出版年:2011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研究项目"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10YJAZH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不仅破坏了我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近年来制定了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和相关处理办法,但是,这些规章或办法并没有...
关键词:学术不端 行政法 防治  
学术不端的伦理控制
8
《学术界》学术界杂志社编辑部 袁玉立  出版年:2012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研究项目"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10YJAZH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术不端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实事求是精神与实用主义博弈的消极产物,应当对此实行伦理控制。学术人应当是融自由与自律于一体的职业人,是自我控制能力最强的社会人。学术不端的伦理控制,首先应当唤醒学术人的自我意识,在问学实践和德性实...
关键词:学术不端 伦理控制 学术人  学术伦理 学术自由 教化 规制
学术影响力与学术期刊的导向
9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学术界杂志社 袁玉立  出版年:2007
学术历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而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学术的优先发展则是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期刊作为展现学术成果、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转化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在学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
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学术影响力  导向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  教条主义 尊重科学  政治
模糊学与模糊美学的现状与未来
10
《学术界》学术界杂志社 杨福生  出版年:2000
作为观察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 ,模糊学是针对事物的模糊性而产生的。它和精确方法并不冲突 ,而是各自都有自己的范围。从某种角度上说 ,模糊方法是精确方法的沿伸和补充。受模糊学方法启发而产生的模糊美学 ,不但对于美学 ,对其它...
关键词:模糊学  模糊性  模糊集合  模糊美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