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暴露疗法    疗法治疗    大数据    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2H指数:3WOS: 3 EI: 3 北大核心: 4 CSSCI: 1 CSCD: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运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飞行恐惧症的研究述评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400715 闫京江 吴灵丹 孙弘进  出版年:2007
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一般课题"距离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研究"(NSKD06008)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是治疗飞行恐惧症的新方法。与传统的暴露疗法相比,虚拟现实暴露疗法集合了实体暴露疗法和想象暴露疗法的优点。避免了二者的不足,具有灵活、高效、安全、可重复和易于操控的特点。研究者们利用数据头盔、双通道立体声耳...
关键词:暴露疗法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  飞行恐惧症  
“基因-脑-环境-行为”框架下创造力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及大数据背景下的研究展望 ( EI收录)
2
《科学通报》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亚丹 黄晖 杨文静 陈群林 邱江 张庆林  出版年: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981;3127108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8076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U1509338;SWU1509451)资助
创造力是人类心理机能的高级表现.迄今为止,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高创造力人群罹患精神疾病(尤其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探索创造力和精神疾病的关系进而探讨创造力的本质和个体心理机制成为创造力研究的热...
关键词:创造力 精神疾病 脑  基因 基因-环境交互  大数据
基于个体差异的大样本脑影像数据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EI收录)
3
《科学通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数学博士后流动站 位东涛 蒙杰 李亚丹 张庆林 邱江  出版年: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87;3147098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支持计划;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心理学研究通常借助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揭示人格、认知以及情绪等心理结构的脑机制.然而,以往的研究结果通常会受到被试样本量较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制约.同时,个体在行为反应、认知或情绪加工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也容...
关键词:个体差异  人格 情绪 认知  大样本 多模态
数字加工与空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4
《心理科学》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罗文波 罗跃嘉  出版年:2007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使数字和空间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目前的实验已经表明了数字的大小与空间注意存在自动的联系。数字和空间的自动联系是由生物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总结数字和空间的脑成像研究,本文认为角回、顶内沟区域可能...
关键词:数字加工  空间注意  角回  顶内沟  
从群体到个体脑功能网络的分割及应用 ( EI收录)
5
《科学通报》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of Radiology 王康程 吴国榕 侯鑫 位东涛 LIU HeSheng 邱江  出版年: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087;31470981;31571137;31500885);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5jcyj A10106);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16061);霍英东教育基金会(151023);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SWU1509383;SWU1509451)资助
脑成像研究显示,人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行为是复杂多样的.认知功能定位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脑区,而是与脑功能网络密切关联.近些年,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推动了对脑功能网络的认识.功能磁共振最新研究发现,脑功能网络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
关键词:功能网络  分割  个体  群体  
无创脑刺激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6
《心理学进展》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晓婉  出版年:201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人类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抑郁症病因复杂不明确,临床表现形式繁多,给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无创脑刺激技术(Non-invasive Brain Stimul...
关键词:无创脑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抑郁症
“转换-坚持”对低阶层健康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7
《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胡小勇 李兰玉 杜棠艳 王甜甜 杨静  出版年:2023
重庆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21NDYB089);2020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招标)项目(SWU2009206)资助。
低社会阶层是不良健康状况最可靠的社会决定因素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理解为什么同样处于低阶层,有些个体却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发现“转换一坚持”策略这一心理因素能有效保护处于逆境中的低阶层者的...
关键词:“转换一坚持”  健康 低阶层  HPA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