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第二教育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成人教育    信息开发    弗洛姆    孤独意识    孤独感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电子信息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机械类    

被引量:99H指数:6WOS: 1 EI: 2 北大核心: 13 CSSCI: 8 CSCD: 12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人类孤独意识探源
1
《社会科学家》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政教系 王健  出版年:1988
孤独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现象,作为一种深度的心理体验,其重要表征是主体与对象相疏离所导致的一种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这种感受深化了人类对痛苦的理解。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他认为人也许能够...
关键词:孤独意识 孤独感 三木清  重要表征  弗洛姆 精神现象  心理体验 心理学家 农业社会 主体  
积分-水平集总极值算法的另一实现途径
2
《运筹学杂志》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上海第二教育学院 张连生 田蔚文 姚奕荣  出版年:19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在[1]中提出了一个积分-水平集求总极值的概念性算法及 Monte-Carlo 随机投点的实现途径,并在不少实际问题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这一实现算法的收敛性是个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给出了另一实现途径,并证明了收敛性.从而...
关键词:全局收敛性 总极值 积分-水平集 概念性算法  
成人教育本质属性研究
3
《成才与就业》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成教所 易滨  出版年:1997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之始产生并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社会整体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并有了较快的进展,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
关键词:成人教育需求 社会发展  充分发展  不同阶段  本质属性  发展需求  适应社会 成年期 个体发展  学习需求  
论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
4
《哲学研究》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政教系 艾瑛  出版年:1986
本刊今年第8期刊登了查汝强同志的题为《是发展还是取消自然辩证法?》的答辩文章,编者并加了一个按语,意图是:希望能超越个别作者之间就个别文章所进行的往复驳难,吁请广大科学和哲学工作者对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这个根本性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爱因斯坦 哲学原理 科学工作者  科学研究  政治  思维方式 社会意识 社会环境 科学理论  逻辑  
论胡适的科学方法
5
《自然辩证法通讯》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社科学系 艾瑛  出版年:1994
论胡适的科学方法艾瑛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然而他和那些同时代的哲学家相比,不仅没有在学成归国后创造一个新的哲学体系,而且没有一部完整的哲学巨著─—只有一部未完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其余就是几篇哲学论文...
关键词:科学方法  胡适  假说主义  
微机控制镜面彩色不锈钢的制备
6
《电镀与涂饰》上海第二教育学院 黄杜森 毛尚良 虞慧敏 林国坦 孔宪祖  出版年:1997
镜面彩色不锈钢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装饰材料。详细介绍了采用微机控制电位法制备镜面彩色不锈钢的工艺过程,对不锈钢氧化膜层的耐蚀性、耐磨性、耐热性、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不锈钢 着色 微机控制
拍摄二步彩虹全息的新方法 ( EI收录)
7
《光学学报》山东海洋学院物理系;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物理系 单启蛰 陈桂丛 李萱 李孟超 林正行  出版年:1989
本文提出与Benton法不同的拍摄二步彩虹全息的新方法.利用二次正全息像获得了二步彩虹全息的正重现像.分析表明,重现像的模、轴向放大率是匹配的,而且本方法排除了Benton二步法中使用会聚参考光的主要缺点.文中同时给出实...
关键词:二步彩虹全息  全息片  摄影
生活美的审视和构建─—论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审美理论
8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 王意如  出版年:1997
关键词:李渔  《闲情偶寄》 女性审美 审美效果 生活美 园林艺术 《聊斋志异》  美学思想  《史记》  司马迁  
数字化时代和成人教育
9
《全球教育展望》上海第二教育学院成教所 黄健  出版年:1998
人类社会正日渐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时代。在这种新形态的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数字化,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工具允许各种信息都可以用数字形式来表达。人们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通过将家庭或办公室中的电脑...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成人教育 信息技术  成人学习者 终身教育理念 学习化社会 终身学习  数字化信息 信息能力  国际互联网络
论视听语言与审美意义
10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 黄文达  出版年:1997
本文认为,忽略电影作品的艺术特性,用文学审美的方式处理电影作品,是长期困扰电影研究、评论的一大难题。电影审美的根本出路在于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处理电影审美意义。影视思维的核心是镜头。镜头是视听语言的综合表现。本文着重分析了...
关键词:视听语言.影视思维  形  色彩  叙事模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