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未成年人犯罪    检察机关    检委会办事机构    检察    检察建议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2H指数: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1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法学院;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牛娟娟 张群  出版年:2007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是现代庭审方式的要求,确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大势所趋。现阶段我国参与办案的侦查人员应以证人身份就其所知的程序性事实和部分实体性事实出庭作证。立法机关应尽快修改有关...
关键词:侦查人员 出庭作证 性质定住  
未成年人犯罪裁量不起诉制度探析——从合肥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现状谈起
2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沈朝晖 李小芹  出版年:2007
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不起诉制度,符合刑法的谦抑原则,契合了教育刑的要求。适用裁量不起诉制度应符合犯罪的法定条件。同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不深,有认罪悔罪表现;具备一定的监护条件和社会帮教条件。裁量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实现了宽与...
关键词:裁量不起诉 适用条件  宽严相济
民事检察监督中调查核实权的启动
3
《法制与经济》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葛胜全 严生  出版年:2013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需要可以依法行使调查核实权。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中强化监督手段的同时要注意正确规范行使调查核实权,在调查核实权的启动上要遵循有限性、中立性原则,...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 调查核实权  
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处分权的协调与运用
4
《法制与经济》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严生  出版年:2012
文章试图从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处分权的权力(权利)的处理关系、权力(权利)的协调与运用两个方面来对民事检察监督权与处分权的关系进行一次梳理,从而说明民事检察监督权不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粗暴干预,而是在与当事人处分权妥善的协调与...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权 处分权
浅论涉检网络舆情的前因与应对
5
《法制与经济》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张扬  出版年:2011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这一新兴产业独具"隐蔽、多元、互动"特征,突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和职业界限,赋予了每个人自由发表言论的权...
关键词:检察 网络舆情 危机  应对  
涉罪未成年人刑事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6
《法制与经济》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杜玉屏  出版年:2012
刑事记录,即前科制度的设立有其合理性,但也有不合理之处。其存在会给犯罪人,尤其是未成年犯罪人带来一些不利后果和影响,比如再犯罪有可能从重处罚,以及教育、就业等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未成年人刑事记录封存制度...
关键词:涉罪未成年人  刑事记录封存  构建与完善  
浅析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7
《法制与经济》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严婷婷  出版年:2011
文章阐述了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有关刑事非法证据制度的相关规定、演进,通过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有关该制度的异同点,结合最高司法机关出台的两个证据规定,提出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机制,发展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关键词:刑事诉讼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基层反贪线索匮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8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张卓  出版年:2014
案件线索是开展反贪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的基层反贪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线索少,发现难,成案率低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解析当前基层反贪线索匮乏的原因,并立足基层反贪工作的实际,从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角度提出对策,从而为解决基层反...
关键词:基层反贪  线索匮乏  原因  对策  
论鉴定结论的审查
9
《法制与经济》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李领臣  出版年:2011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或技能,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之后得出的结论。①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不仅成为发现和揭露犯罪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政法机关正确认定案件性质、犯罪构...
关键词:刑事鉴定结论 审查 专家辅助  专家陪审  
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机制研究
10
《安徽教育科研》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安徽分公司;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 谢玲 张扬  出版年:2021
2020年度安徽省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一号检察建议’落实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AJ202011。
未成年人因其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容易成为犯罪目标,历来是法律所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近期,韩国“N号房”“素媛案”及我国“百香果女孩案”等相继引爆舆论,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受到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持续关注。2018年10月,最高人民...
关键词:一号检察建议  未成年人保护 社会治理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