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服装    服装设计    服装工业    CAD    暖体假人    

研究学科:轻工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建筑类    

被引量:251H指数:9EI: 3 北大核心: 5 CSCD: 4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基于人体测量技术的服装定制工业化生产
1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李明菊  出版年:2000
随着服装消费向时装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按顾客要求进行批量化工业生产已经成为服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惟有度身定制才能满足服装既舒适合体又体现穿着者个性的要求。以先进的三维人体测量技术为切入点,借鉴国外服装公司的成功实例和经验...
关键词:服装 度身定制 人体测量技术 三维测量  工业生产  
裤装穿着拘束感的相关因子分析
2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张文斌 胡晓俐  出版年:2000
从衣环境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人体穿着不同厚度、密度、宽松量、湿度的裤装进行安静、运动状态的对比实验,分析了服装压、拘束感、脉拍、耗氧量及能量代谢与服装宽松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到决定裤装穿着拘束感的若干相关因子的回归...
关键词:服装宽松量  服装压 拘束感  裤装
袖山结构模型和结构设计方法的探讨
3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姚忠妹 张文斌 张渭源  出版年:1999
从人体工学角度研究了袖山结构设计理论,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到袖山立体形态与平面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4种基本款式的衣袖结构设计方法,使袖山形状与袖窿形状相互吻合.这一研究方法同样可用来研究服装其它部位的结构设计.
关键词:袖山  结构模型  结构设计  吃势 服装设计
丙纶针织物湿传递性能研究 ( EI收录)
4
《纺织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李俊 张渭源  出版年:1999
本文运用常规织物性能试验,暖体出汗铜人试验和主观穿着试验,研究了细旦丙纶针织物的湿传递性能。并建立了一套简便有效的湿舒适性常规试验评价体系。
关键词:针织物 舒适性 湿传递性能 丙纶针织物  
人体体型灰色模型建立
5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深圳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陈文飞 潘箐  出版年:2000
人体尺寸是确定服装规格的客观依据。在人体体型研究过程中,通过人体体型模型建立,由人体的基本部位尺寸来推断其它部位的尺寸,使量体工作得以简化。线性回归分析法曾被应用于人体模型建立,但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于人体细部规格的预测缺少...
关键词:服装 人体测量  灰色模型  人体模型  细部规格  
暖休假人的控制系统 ( EI收录)
6
《纺织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严进勇 李俊 张渭源  出版年:1999
本文介绍了使用暖体铜人测试服装热阻性能的方法以及其控制原理和软件流程,着重说明了提高精度的多种软、硬件措施,从而实现了高精度、高重复性的测试效果。
关键词:热阻性能  服装 暖体假人 温度控制 控制系统
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的演进
7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卞向阳  出版年:1997
晚清民国初是中国纺织服装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的演进具有如下特点:(1)中国近代中西文明撞击交融的特定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纺织品纹样的演化进程;(2)传统纺织品纹样进一步风格化和程式化,广义的吉祥纹样...
关键词:纺织品纹样  服装 中国  纹样 近代  
论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
8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卞向阳  出版年:2000
新世纪的新形势对中国服装史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方法的得当与否十分重要。服装史研究兼跨历史学和服装学的多学科运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中国服装史研究可从史学、服装及文化艺术等角度着手,合理选择并妥善处理素材,寻找合...
关键词:中国服装史 研究方法 多样性 史学 文化艺术
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
9
《纺织导报》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朱礼华  出版年:1999
供应链管理正成为国际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文中探讨了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简史及在我国服装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提出我国服装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步骤。
关键词:服装企业  企业管理 供应链 中国  
服装CA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10
《丝绸技术》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沈卫勤  出版年:1999
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服装企业应用CAD现状和CAD的开发情况,指出服装CAD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服装CAD 发展前景  服装设计 CAD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