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大学金属材料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钢板    力学性能    汽车    双相钢    轿车    

研究学科:交通运输类    机械类    

被引量:56H指数:5EI: 1 北大核心: 4 CSCD: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金属间化合物Ni_3Al
1
《上海有色金属》上海大学金属材料系 徐颂波  出版年:1997
本文综述了Ni3Al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发展状况.介绍了Ni3Al的特性,室温脆性的解决,双相Ni3Al(B)-Cr基合金的研制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关键词:NI3AL 金属间化合物 高温结构材料
氧化法制备胶体Sb_2O_5过程中胶粒的大小及分布
2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 谈定生 朱永达 诸永泉 陆芝华 韩月香  出版年:1998
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
在氧化法制备胶体Sb2O5的过程中,分析了影响胶体Sb2O5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因素.选用适当的稳定剂,可控制胶粒粒径在100nm以下,降低反应温度和增大氧化剂用量可使粒径分布均匀.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得到较小粒径的胶粒.
关键词:粒径分布 胶体 锑系阻燃剂  氧化法 五氧化二锑
ST14双相钢钢板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3
《机械工程材料》上海大学金属材料系;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符仁钰 许珞萍 陈洁 邵光杰 徐晓 卫品官 张梅 江震  出版年:2000
上海市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
研究了ST14钢板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α+γ)两相区不同温度加热淬火获得了不同F+M比例的双相钢。
关键词:双相钢 钢板 力学性能 汽车 性能  
铜、锌、铅火法冶金现状及21世纪初展望
4
《上海有色金属》上海大学金属材料系 陈世琯  出版年:1997
本文简述了铜、锌、铅火法冶金的现状和新的火法冶金过程,并展望了21世纪初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火法冶金 冶炼
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5
《热处理》上海汽车金属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马学鸣  出版年:1998
本文讨论了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结构特征,短程序行为,奇异特性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晶 结构特征 短程序  纳米材料
化学镀镍基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6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 张恒华 张晓燕 陈大明 魏绍琴  出版年:1998
本文对化学镀Ni-P及Ni-P-SiC非晶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成分、显微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晶化规律等作了一系列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化学镀Ni-P非晶合金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耐蚀性;(2)Ni-P非晶在加热过程中具...
关键词:镍基合金 组织  化学镀 耐磨性 耐蚀性 机械性能
桑车后制动毂缩孔、缩松等孔洞类缺陷的研究
7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上海汇众汽车制造公司内燃机配件厂;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系 毛辉 朱景宏 顾焕玉 吕志军 徐申江  出版年:1999
本文在对桑塔纳轿车后制动毂的缩松、缩孔、气孔、气缩孔等孔洞类缺陷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缩孔 缩松 气孔 轿车 后制动毂  孔洞类缺陷  
轿车减振器盖用钢板的双相处理工艺研究
8
《热处理》上海大学金属材料系;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符仁钰 许珞萍 陈洁 邵光杰 徐晓 卫品官 张梅 江震  出版年:1999
本文试验研究了10#钢板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α+γ)两相区不同温度加热淬火处理获得了不同(F+M)比例的双相钢钢板,其力学性能可通过调整双相处理及回火工艺来调节,用10#双相钢钢板试制成了轿车底盘零件...
关键词:力学性能 汽车 减振器盖  钢板 双相处理  
奥氏体化温度对含钒贝氏体球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9
《现代铸铁》上海大学金属材料系;北京科技大学铸造研究所 邢长虎 翟启杰 陈迪林 张锁梅 翟华英  出版年:2000
国家九五攻专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97-123-03-02-01
研究奥氏体化温度对含钒贝氏体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钒使贝氏体转变所要求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增大,并使贝氏体球铁的硬度提高。这一研究结果为在生产中使用含钒生铁,利用铸造余热进行贝氏体化热处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贝氏体球铁 钒 组织  奥氏体化温度 硬度  
流态床的传热学研究
10
《金属热处理》上海大学金属材料系;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用钢研究所 邵光杰 史文 朱雅年 林捷 冯正辉 徐向群 江震  出版年:1997
对流态床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计算流态床热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运用本模型可测定不同工作状况下的流态床换热系数,为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奠定基础。
关键词:流态床 换热系数 钢件 热处理  加热  传热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