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电影    媒介    新媒体    中国电影    纪录片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自动化类    建筑类    

被引量:4,019H指数:23北大核心: 481 CSSCI: 404 CSCD: 1 RDFYBKZL: 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
1
《国际新闻界》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吴鼎铭  出版年:2017
从传播与劳动的互动关系视角出发,我们发现,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网民的"参与",并因此形成了以网民为中心的新型产业增值模式:通过传播技术的结构设计与商业意识形态的运作,互联网产业企图将网民的传播行为转化为商业资本增值的...
关键词:受众商品  数字劳动  劳工 互联网产业 工厂化
图形化身、数字孪生与具身性在场:身体-技术关系模式下的传播新视野
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系 谭雪芳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出版生态重构与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BXW033);福建省社科会科学规划项目“政治沟通视域下媒体融合的核心议题与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FJ2018B129)的研究成果
'身体在场'的面对面交流被当成传播的理想典型,然而,媒介技术演进史却是一部将'我们的面孔、行动、声音、思想和互动全部迁移到媒介之中'最终使身体缺席传播的历史,即使是当前移动互联网中的微博、微信、短视频及各种信息交流,也仍...
关键词:身体-技术  具身性在场  图形化身  VR共生  数字孪生  
人机·交往·重塑:作为“第六媒介”的智能机器人
3
《新闻与传播研究》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林升梁 叶立  出版年:2019
在梳理五大媒介发展脉络基础上,提出作为"第六媒介"的智能机器人。媒介技术的迭代促使人机传播由简单机械的单向传播发展成人机互动,并向具有"主体"特征的更复杂的人机交往转变。媒介技术形态演变的表征由此从"媒介即讯息"到"媒介...
关键词:人机 交往 智能机器人 第六媒介  主体  
微博虽“微”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
4
《东南传播》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刘丽清  出版年:2009
2007年3月,一个名为Twitter的网站在埃文·威廉姆斯的策划下正式上线,在美国掀起一股微博风暴。国内也应运而出一批微博网站,如做啥、滔滔、贫嘴、新浪微博等。何为微博,和传统博客相比有哪些夺人耳目之处?本文结合笔者亲...
关键词:微博  传播学 TWITTER 新浪微博  做啥网  
媒介、时间与现代性的“谎言”:社会加速理论的传播批判研究
5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连水兴 邓丹  出版年:2020
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学者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通过对社会加速理论的阐述,从时间维度对当代社会进行诊断,认为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就是社会加速机制。这构成了传播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因此,重新审思社会加速带来的人...
关键词:现代性  社会加速  时间  媒介 新异化  
作为媒介的可穿戴设备:身体的数据化与规训
6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宋美杰 徐生权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青少年新媒体健康信息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5CXW025)的研究成果。
沿袭基特勒的媒介观,将可穿戴设备视为一种借助传感器技术,选择、处理、存储身体数据的媒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身体数据化"和"自我追踪"的媒介逻辑。以日常生活实践为出发点,探索这一技术物及其媒介逻辑如何影响了人之存有、自我与...
关键词:可穿戴  媒介 物质性 身体 规训
从“文本盗猎”到“公民参与”:詹金斯的“参与性”媒介受众研究
7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汪金汉  出版年:2016
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的参与性文化理论从最初的粉丝文化开始一直到融合文化的提出,经历了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从最初关注粉丝的参与性行为,到媒介融合时代关注更大范围受众的参与性行为,其参与性文化理论也随着媒体的发展一步步深入与...
关键词:亨利·詹金斯  文本盗猎  公民参与 参与性文化  
数字劳动的时间规训:论互联网平台的资本运作逻辑
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吴鼎铭 胡骞  出版年:2021
2019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媒体融合时代提升福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研究”(FJ2019C024)。
数字资本借由传播技术的力量,对传统劳动进行了时空分离与权力内嵌,实现了劳动的媒介化,形塑了移动传播时代的数字劳动;与此同时,数字资本又通过时间规训,建构了"即时"生产制、弹性工时制、时间压缩与高效生产、定时与劳动同步化、...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字资本  数字劳动  时间  规训
弹幕、场景和社会角色的改变
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谭雪芳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13BA008);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一般课题)"新媒体动漫亚文化研究"(JAS150166)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万物互联"的移动互联时代,微信、美团、弹幕视频、游戏甚至购物等应用都在构建各种具备深层的体验、动态的链接、温暖的社群以及大数据的"场景",这些"场景"使用户通过跨屏迁移和互动,连接起了邓肯·沃茨(Duncan J.W...
关键词:场景理论  弹幕  社会角色
网民情感的吸纳与劳动化--论互联网产业中“情感劳动”的形成与剥削
1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林颖 吴鼎铭  出版年:20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众被吸纳进互联网所建构的数字资本空间里,接受着商业意识形态的召唤,不知不觉成为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情感劳动者"。因此,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网民情感被商品化与劳动化的过程。这...
关键词:情感劳动  理性交往  劳动化  商品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