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开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场域    后现代主义    向度    社会学研究方法    布迪厄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37H指数:6北大核心: 6 CSSCI: 8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研究方法
1
《社会科学研究》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张广利  出版年:2001
针对当今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单视角和简单化的做法 ,有必要借助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 ,采用多视角观察问题和从关系的角度思考的研究方法 ,以期提高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多向度  多视角  关系角度  场域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从理论综合到经验研究
2
《思想战线》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银平均  出版年:2004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超越了二元论 ,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社会学界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但他的惯习概念中强调的对于结构的从属性 ,使他的实践理论只能算是一种决定实践的理论。经验研究中的决定论色彩 ,并没有使他突破二元对...
关键词:布迪厄 实践理论  二元对立 决定论
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与社会学理论批判
3
《国外社会科学》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金小红  出版年:2004
在处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上 ,吉登斯批判了社会学理论中“正统共识”的观点 ,在批判与借鉴前人和当代理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创立了“双重解释学” ,并以此重申社会科学独特的研究性质与任务。他的“结构化理论”是“双重解...
关键词:双重解释学  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
城市社区建设:市民社会的实践
4
《学术论坛》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徐道稳  出版年:2003
在社区建设的实践及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社区建设的目标模式 ,即通过社区建设 ,构建以“强国家—强社会”为特征的市民社会。这一目标模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以证成的 ,而且还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这一目标模式具有较大的兼...
关键词:社区建设 市民社会 实践模式  目标模式  
扶贫自愿性移民研究
5
《求索》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覃明兴  出版年:2004
20年来 ,学术界在扶贫自愿性移民研究的一些主要领域中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但在经验研究的理论梳理、移民原住地的关注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的扶贫自愿性移民研究 ,一方面在理论...
关键词:扶贫 自愿性移民  异地安置  研究述评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6
《社会科学》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张广利  出版年:2001
关键词:后现代女权主义 理论流派 生态女权主义 主体性女权主义  激进女权主义  构成论女权主义  
中国和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比较
7
《人文杂志》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王处辉 邹千江  出版年:2004
对于近代以来西方的发展 ,人们往往归因于科技革命、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等 ,其中一个容易忽视的因素是西方社会的再世俗化历程。这个历程虽然比中国晚了十多个世纪 ,但正是在怀疑和脱离宗教的过程中 ,西方人多少有些意外地发现了个...
关键词:中国  世俗化 西方国家  社会伦理道德 宗教信仰
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成因探析
8
《史学集刊》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刘集林  出版年:2002
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是在个人独特的中西生活体验、西化与反传统的时代氛围、亲人与友人的思想影响及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支撑等数种因素的作用下 ,逐渐形成的一套稳固的思想与理念。从陈序经西化思想的成因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 ,其西...
关键词:陈序经 全盘西化 反传统 陈受颐  卢观伟  
小荷才露尖尖角——浅议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9
《科学.经济.社会》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汉林 王永  出版年:2003
我国古代科学较为发达 ,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对这两个基础要辩证地看待 ,近代科学的落后主要归因于其不利一面的张扬。
关键词:古代  科学发展  农业社会 社会价值观 思想基础  社会基础 中国  
论社区心理及其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10
《理论与现代化》南开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李强  出版年:2004
社区心理是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心理与群体心理相比,更具有地域性特征。社区心理具有自发性、直接感受性、非理性和无意识性。社区心理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中介传导和整合作用来实现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优化社...
关键词:社区心理 社区发展  优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