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壮族    陶渊明    素质教育    小说    认识论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401H指数:9北大核心: 27 CSSCI: 46 RDFYBKZL: 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
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卞成林  出版年:1996
本文从民族心理与汉语词汇体系的关系出发,论述了汉语亲属称谓词体系的独特性。说明了影响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及内部结构(意义结构和形式结构)与功能的社会文化因素。
关键词:民族心理 汉语亲属称谓词  称谓场  宗法观念  序列  
整生:生态美学研究方法论
2
《思想战线》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袁鼎生  出版年:2005
采用生态方法研究生态美学,可以使方法与体系高度对应。从生态规律中概括出生态美学研究的原理、范式、原则、路线、图式与程式等,是形成生态方法的主要途径。生态方法是整生精神与整体原则结合的系统生发方法;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和从历...
关键词:系统生发  生态辩证法 整生图式  
欲上青天揽明月——《穆斯林的葬礼》之人物形象评析
3
《柳州师专学报》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张雪花  出版年:2005
  《穆斯林的葬礼》塑造了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其成功所在。以纵向或者横向的方式,将人物放在历史和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解读,研究人尤其是女性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况及其作为“这一个”的独特所在,这是对于这部小说的另一种解读...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人格 悲剧 冲突  
蛇郎故事的原型及鳄(龙)崇拜
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农学冠  出版年:2000
运用人类学方法分析古越人对鳄恐惧心理及其形成的生态 ,认为鳄崇拜与蛇崇拜的整合造就了龙的形象 ;蛇郎故事在流传中注入了“孝”的伦理观念 。
关键词:蛇郎原型  鳄崇拜  龙崇拜 孝道 蛇郎故事  
刘三姐形象演变探微
5
《民族文学研究》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杨宁宁  出版年:1998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壮族的刘三姐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她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蜚声海外。有关刘三姐的民间传说、故事、山歌、戏剧、电影、诗歌、小说问世的不下百种,在这些有关刘三姐的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
关键词:刘三姐形象  民间文学  形象演变  民间传说 审美意识  刘三姐传说 少数民族文学 劳动人民 反抗斗争 主题思想  
艰难而生动的诉说——王跃文官场小说评析
6
《学术论坛》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陈成才  出版年:2003
王跃文的系列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故事演绎让人耳目一新。其对官场的精辟的剖析 ,对各类官员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准确描述 ,对腐败现象的人性化揭露 ,对正面官员形象的积极肯定 ,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执著期盼 ,使作品在具备深厚的艺...
关键词:官场 腐败 政治文明 虚化
壮语词汇的文化色彩──壮族语言文化系列研究之二
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韦达  出版年:2002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壮语词汇里反映出来的壮民的感情表达特点、思维方式和道德伦理观念。作者认为 ,壮语词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 ,在学习掌握壮语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 ,必须了解其内含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壮语词汇  文化色彩 感情表达 思维方式 道德伦理观念  
论骆越文化孕育的灰姑娘故事
8
《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农学冠  出版年:1998
本文以唐代《叶限》故事为出发点,分析中国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各民族灰姑娘型故事的母题,阐释其中潜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及民俗文化内涵,推测骆越民族是东南亚一带灰姑娘型故事的首例者,肯定该故事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灰姑娘型故事  灰姑娘故事 壮族民间故事 骆越 鲤鱼 民间文学 米糠  历史与文化  母题 壮族先民  
故园之恋——论萧红的家园意识
9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黄晓娟  出版年:2002
“家园意识”是萧红情感链条中丰富而复杂的一环 ,萧红将生命中这种最深切的情感融入以家园为题材的小说中 ,传达出她在漂泊生涯中对童年生活的重新体会 ,对生命的感悟。萧红的儿童世界表现出具有人类学意义的生命原初体验 ;她在固...
关键词:萧红  家园意识 情感 体验  小说 散文 文学创作
神圣的游戏——当代小说中的讽刺、戏仿和反讽
1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 张柱林  出版年:1998
当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戏仿和反讽,为小说的多元化发展标明了另一种向度。通过其与讽刺的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一些小说文本的意义。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戏仿和反讽并不单纯是一种游戏。
关键词:游戏 讽刺 戏仿 反讽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