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杂技    《格萨尔》    艺术    杂技艺术    马克思主义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56H指数:6北大核心: 21 CSSCI: 44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存在挑战及实践路径
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次旦扎西 周国起  出版年:2021
2020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0-GMF-044)的阶段性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必然、时代所需,为新时代西藏做好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适应了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提供了新时代增进西藏各族人...
关键词:西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重大意义  存在挑战  实践路径  
从“流浪商人”到噶厦政府的“商上”——邦达·尼江考
2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美郎宗贞  出版年:2005
1906年7月,赵尔丰首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任大臣期间,将康区土司和呼图克图的统治权收归清中央政府,并接管当地军政事务,也办理了许多民事纠纷。判定偿杀“邦达昌”三人,就在此时出台。幸免遇难的邦达·尼江,为了生存、为了家...
关键词:流浪商人  邦达·尼江  商上  
西喜马拉雅地区近百年来发现古藏文题刻研究述评
3
《中国藏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夏吾卡先  出版年:2019
2017年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公元8—11世纪西喜马拉雅地区藏文题刻的整理与翻译研究”(17YJA870022)的阶段性成果
近百年来西喜马拉雅地区(包括今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瓦罕等地)先后发现了百余处古藏文摩崖题刻文献,其中以吐蕃时期为主,另外部分属于西藏佛教后弘期早期。文章就学界对这批题刻文献的研究概况按不同时段、发表时间先后一...
关键词:西喜马拉雅地区  拉达克 巴尔蒂斯坦  吉尔吉特  古藏文题刻  
藏族传统体育与人类文化生态关系的探讨
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丁玲辉  出版年:2014
2012年度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藏族传统体育在西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与政策建议"(项目编号:12BTY001);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传承研究与数字化保护"(项目编号:13&ZD141)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从藏族传统体育与农耕文化、高原环境生理机制的适应性、高原自然环境行为适应机制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藏族传统体育出现之初,便与藏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一种与外界自由地进行物质与信息交换的开放的文化系统,与...
关键词:藏族传统体育 人类文化 生态关系  
西藏杂技艺术产生与发展探讨
5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丁玲辉 阿旺晋美  出版年:2012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传统杂技艺术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JJD780001
西藏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在吐蕃时期就广为开展了。研究认为,在西藏历史上产生了与民族性格相一致的杂技艺术,桑耶寺、古格遗址、大昭寺等寺院壁画描绘了技艺超绝的杂技和乐舞演出的情景。吐蕃和唐朝的文化交流对西藏古代杂...
关键词:西藏杂技  艺术 发展  
试论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6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许广智  出版年:2011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彻底埋葬封建农奴制度的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封建农奴主阶级的统治,实现了百万农...
关键词:西藏  民主改革 历史意义
青海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7
《西藏研究》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徐承炎 夏吾卡先  出版年:2019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境内丝路南道上吐蕃遗存的调查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YJC780003);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喜马拉雅地区8-11世纪藏文题刻的整理与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7YJA870022);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元1-10世纪青藏高原与北方草原地带的文明联系研究"(项目编号:18CKG018)阶段性成果
自1982年青海地区首次科学、规范地发掘吐蕃墓葬以来,该区的吐蕃墓葬考古工作已持续30余年。其间,随着所获吐蕃遗存的逐渐增加,国内学界藉此开展了由浅入深的吐蕃墓葬研究工作。几近同时,国外学界也基于流散海外的吐蕃文物进行了...
关键词:青海  吐蕃墓葬  研究综述  
喇钦贡巴饶赛尊证师二汉僧新考
8
《西藏研究》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万么项杰  出版年:2015
2014年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中原禅宗与吐蕃宗教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BZJ002)阶段成果
根据敦煌文献等藏汉古典文献,对充当喇钦贡巴饶赛尊证师二汉僧之姓氏、驻锡寺以及他们对藏传佛教后弘期的贡献,可以看出中原禅宗一传入吐蕃,就和土著苯教发生了冲突。经过规模不等的几次斗争,中原禅宗在吐蕃的法脉完全中断。佛法后弘之...
关键词:二汉僧  青海互助白马寺  藏传佛教后弘期  
西藏米林丹娘朗嘎吐蕃碑考古调查
9
《文物》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夏吾卡先  出版年:2018
2017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喜马拉雅地区8~11世纪藏文题刻的整理与翻译研究”(批准号:17YJA870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石碑现状 朗嘎碑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丹娘(gtam snyan)乡夏拉(bya la)村东,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朗嘎(glang mkhar)村南部的夏拉山山坡上。石碑地理坐标为北纬29°27′16″,东经94°41′9...
关键词:考古调查 西藏  吐蕃  林丹  图像资料 石碑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10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许广智 赵君  出版年:2009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
关键词:驻藏大臣 清末 西藏政局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