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榴辉岩 蛇绿岩 超高压变质带 塔里木盆地
研究学科: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自动化类 矿业类
被引量:6,875 H指数:51 WOS: 351 EI: 263 北大核心: 395 CSCD: 41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 EI收录) 1 《地质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嵇少丞 张泽明 刘焰 出版年: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编号409210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818094)资助的成果 印度-亚洲碰撞是新生代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重大地质事件。碰撞及碰撞以来,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域发生了与碰撞前截然不同的变形,地貌、环境及其深部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根据青藏高原形成、周缘造山带崛起以及大量物质侧向逃逸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印度-亚洲碰撞 大地构造 主碰撞 斜向碰撞 中国大陆的活动断裂、地震灾害及其动力过程 2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培震 邓起东 张竹琪 李海兵 出版年:2013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专项(编号:2010080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03020200)资助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强震主要发生在天山、青藏高原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的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相对较弱.天山的强震主要发生在山体两侧的前陆逆冲推覆带上,山体内部也发生构造变形并控制着一系列中强地震的发生.华北西部鄂尔...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大陆强震 地球动力学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 3 《中国地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张建新 曾令森 姜枚 出版年:2006 原地矿部中法"松潘-甘孜造山带造山过程"项目中法"东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缩短机制研究"项目国土资源部"祁连山-阿尔金山地质演化及岩石圈剪切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祁连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及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青藏高原的碰撞造山及其效应"课题"青藏高原地体边界及岩石圈剪切断裂"的资助 运用地体和地体活动论观点,提出青藏高原结构划分的新方案;强调青藏高原的形成经历了新元古代以来长期活动的过程,青藏高原是一个“非原地”诸多地体会聚、拼合以及经历复合碰撞造山的“造山的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在青藏高原形成中起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非原地地体拼合 复合碰撞造山 走滑构造 多元驱动力 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 ( EI收录 SCI收录) 4 《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许志琴 李思田 张建新 杨经绥 何碧竹 李海兵 林畅松 蔡志慧 出版年: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0921001);中石化集团前瞻性研究项目(YPH08110);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研究项目(1212010610105)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 关键词:塔里木陆块 古亚洲构造体系 特提斯构造体系 对接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 EI收录) 5 《地质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研究室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姚建新 出版年:200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610105)资助的成果。 位于北中国板块群与南中国板块群之间的中央造山带是中国大陆一条十分醒目而又极其重要的巨型(长达5000km)构造带。中央造山带是经历了大致600Ma的活动历史,和泥盆纪、三叠纪的两次主要碰撞造山以及白垩纪以来的陆内造山过程... 关键词: 中央造山带 始特提斯洋盆 早古生代多地体/岛弧群 多俯冲和多碰撞造山 超高压变质作用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 ( EI收录) 6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与作用重点实验室;Laboratoire de Tectonique;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Strasbourg EOST;School of Geosciences 李海兵 杨经绥 许志琴 孙知明 Paul TAPPONNIER Jerome VAN DER WOERD Anne-Sophie MERIAUX 出版年: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2096;40572122);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研究资助项目(1212010611811) 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古)阿尔金断裂带可能形成于三叠纪,后又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强烈左旋走滑活动,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阿尔金断裂再次活动。主要的走滑活动发生在:(1)245~220Ma;(2)180~140...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逆冲断裂 火山作用 滑移速率 青藏高原北部 秦岭发现金刚石:横贯中国中部巨型超高压变质带新证据及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深俯冲作用的识别 ( EI收录) 7 《地质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长安大学地质调查院 杨经绥 许志琴 裴先治 史仁灯 吴才来 张建新 李海兵 孟繁聪 戎合 出版年:2002 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科技项目(编号20020201);科技部大陆钻探预研究和"973项目"资助的成果 在秦岭北带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锆石中发现金刚石和大量石墨包裹体。金刚石具典型的1331~1334cm^(-1)拉曼谱峰。变质金刚石的发现证明秦岭北带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其俯冲深度>120 km。片... 关键词:中国 超高压变质带 古生代 中生代 俯冲作用 金刚石 榴辉岩 激光拉曼谱 SHRIMP 秦岭 中央造山带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锦屏造山带的崛起——大型拆离断层和挤出机制 8 《地质通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许志琴 李化启 侯立炜 付小芳 陈文 曾令森 蔡志慧 陈方远 出版年:2007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010610105)资助。 龙门-锦屏山的东缘发育一系列逆冲断裂和飞来峰构造,逆冲作用使山体向东叠置在四川盆地之上。新的野外调查、显微构造分析和糜棱岩石英组构的EBSD测量表明,在龙门-锦屏山的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体西缘(即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一条近NS...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龙门-锦屏造山带 大型拆离构造 挤出机制 前陆盆地 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 EI收录 SCI收录) 9 《岩石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许志琴 杨经绥 梁凤华 戚学祥 刘福来 曾令森 刘敦一 李海兵 吴才来 史仁灯 陈松永 出版年:2005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青藏高原的碰撞造山及其效应>课题"青藏高原地体边界及岩石圈剪切断裂"的资助 喜马拉雅地体是55±10Ma以来印度陆块与欧亚大陆碰撞而形成的增生地体,位于其中的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单元的变质基底主要由角闪岩相的富铝变质沉积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对两类岩石中锆石的SHRIMPU-Pb测年... 关键词:喜马拉雅 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SHRIMP测年 造山的高原——青藏高原巨型造山拼贴体和造山类型 ( EI收录) 10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许志琴 李海兵 杨经绥 出版年:2006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2001010101);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200313000058)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型碰撞造山拼贴体,它的形成与始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先后开启、消减、闭合以及古大陆的裂解、诸地体的移动、会聚和拼合有关。造山类型形成于不同时期海(洋)盆俯冲、地体碰撞和陆内会聚的不同阶段。多地体... 关键词:造山的高原 青藏高原 巨型造山拼贴体 造山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