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阐发    《德意志意识形态》    《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88H指数:5北大核心: 9 CSSCI: 8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深入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发的唯物史观
1
《哲学研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叶汝贤  出版年:2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唯物史观新形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现实的人  解读  科学  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 《形态》
从哲学角度论“话语”——巴赫金语言哲学研究
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萧净宇 李尚德  出版年:2002
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子项目--<20世纪苏联语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对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剖析,揭示了这一理论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阐明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巴赫金 语言哲学 话语理论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强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主导地位的几个策略问题
3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王晓升  出版年:2008
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就要运用一系列意识形态建设的策略。在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斗争,而且要致力于把意识形态转换为物质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要同虚假意识进行坚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意识形态建设策略  
理性的主观化及其后果——霍克海默对西方文化历史变迁的反思和批判
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王晓升  出版年:2005
西方文明基础从客观理性走向了主观理性。从关注自身目的的理性走向了关注手段和目的关系的理性。这两种理性在西方文化的历史上本来是同一的,但是,启蒙在批判形而上学的时候,实际上也否定了客观理性,理性因此主观化了。建立在主观理性...
关键词:主观理性  客观理性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大众文化
实用——崇拜——尊敬:对待马克思态度的合理调适
5
《现代哲学》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刘森林  出版年:2003
1.马克思是在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屡遭重挫和“西方的没落”之声正在流传之际,凭它喻示一种比西方更少缺陷、更美好的现代化而吸引国人注意并获得认同的。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同者介绍进国内来时,自然不会主要以哲学、社会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用主义 主体性话语  现代化意识  
康德物自体概念的两个维度及其经济学呼应
6
《人文杂志》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夏林  出版年:2004
康德的物自体概念有两重意境 ,一为“本无” ,一为“本体” ,二者分别代表自然与自由世界 ,这分别显示了物自体的现实性与批判性之维。与此相应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其两个维度的响应与发展 ,表明物自体既是异化世界的征兆 ,又...
关键词:康德  物自体学说  实践理性  劳动价值论
市场逻辑下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重建
7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丁香桃  出版年:20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以"人"为基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其理论的终极价值指向,"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在市场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逻辑及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的缺陷,以物为本的价值观遮蔽了人自身的价值,马克思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本体论 市场逻辑
概念、范畴与现实--伯林哲学观解析
8
《社会科学辑刊》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吕春颖  出版年:2009
伯林的哲学观点使得他的思想独具特色。伯林认为,哲学的目的是找出普遍且永恒的概念与范畴。但这些普遍且永恒的概念与范畴本身却并非现实本身,具有实践智慧的思想家应该意识到思想与经验世界之间、与人类的实践之间并不是同一的。
关键词:概念  范畴  普遍  现实  实践智慧  
马克思法哲学的变化及其启示
9
《法制与社会(旬刊)》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付用权  出版年:2009
马克思对法的本质的认识有一个从理性主义的认识到唯物主义的认识的变化过程,这种认识的确立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而一并形成的。其中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研究是形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法的合理性不是来源于理性,而...
关键词:法的本质  法律观 理性  现实的法  
熊彼特之刺——1989年后波兰地方自治的出现及其发展
10
《现代哲学》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Piotr W.Juchacz 临川  出版年:2012
从政治哲学的观点看,地方政府层次的法治问题不可避免地与地方权力机关的合法化、以及他们(地方权力机关)与其所代表的政治社群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本文的考察建立在以下经验的和理论的基础上。
关键词:地方自治 熊彼特  地方权力机关 波兰  政治哲学 法治问题 地方政府 合法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