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长篇小说    《桃花扇》    和心    功能性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73H指数:4WOS: 1 北大核心: 3 CSSCI: 4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时间意识和面向时间的生存姿态——师陀《果园城记》意蕴探讨
1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游修庆  出版年:2002
该文试图对师陀小说集《果园城记》的意蕴进行探讨。笔者认为 ,师陀在《果园城记》中凸现时间意识 ,“果园城”中的人物有一种对时间的“变”与“不变”的清醒和恐惧 ,从而“向时间而生” ,展现出不同的生存姿态。师陀自己的时间意...
关键词:时间意识  生存姿态  对话  
论黄生《字诂》《义府》对训诂学的贡献
2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孙菊芬  出版年:2003
本文通过对黄生《字诂》、《义府》的具体训诂实践的考察,以方法为纲,兼及训诂材料,归纳和总结了其训诂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认为,黄生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三种传统训诂方法的运用,以及相关材料的选择上,都显示了不同凡...
关键词:黄生  《字诂》 《义府》 训诂学 训诂实践  训诂材料 清代
一部启示录式的小说——读《生死朗读》
3
《零陵学院学报》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焦雅辉  出版年:2004
《生死朗读》通过叙述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揭示了二战后人们对战争及其影响的种种思考和困惑,从而使得小说具有一种启示的意味。
关键词:朗读 思考  启示  
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都市百年史——论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
4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凌逾  出版年:2003
本文意在分析施叔青的三部曲《香港三部曲》的文学史意义 :一是开创中国小说“打造都市百年史”先河 ;二是小说独特的构思创意 ,用象征串接妓女家族史和香港殖民百年史 ,在性与政治中交汇城市历史与人物历史 ,运用象征最普遍最基...
关键词:都市百年史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虚实相生
西周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暨展望
5
《语言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张玉金  出版年:2003
文章把西周汉语语法史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又分为两个时期。文章从研究成果、学术背景、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做了回顾,并对以后的西周汉语语法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西周汉语语法  回顾  展望  
景颇语的述补结构
6
《民族语文》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戴庆厦 黎意  出版年:2004
景颇语的述补结构具有能产性、粘着性、无标记性的特点。作补语的助动词语 法化程度高,多数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亲属语言中找不到共同来源。
关键词:述补结构 景颇语 能产性 亲属语言 无标记  语法化  补语 助动词 特点  词语  
德方鼎铭文续考
7
《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张玉金  出版年:2004
德方鼎铭文中最难懂的一句话是“自蒿”,对此,郭沫若、马承源、白川静、唐兰四家都做过解释。本文认为,以往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对该句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全篇铭文做了今译。
关键词:铭文 郭沫若  阐释  解释  
大众文化的“韵味”类型及其转换
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刘晟  出版年:2002
大众文化的含义至今并未统一,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视野中,大众文化是对主导文化、高雅文化的颠覆与解构.
关键词:大众文化 '韵味'  类型  
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反思
9
《青海社会科学》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李红  出版年:2002
关键词: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  时代意义  宗教 文化 历史局限性
论《桃花扇》杨龙友的功能性和心理性
10
《张家口师专学报》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柏秀娟  出版年:2002
《桃花扇》中的人物,兼具叙事学“功能性”和传统批评的“心理性”的特征,但因他们轻重有别的地位身份,不同角色在戏剧中安排的差异,在这两个方面各有偏重。其中的杨龙友因在戏剧结构建构和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而具有突出的功能作用和心...
关键词:《桃花扇》 杨龙友形象  功能性 心理性 戏剧 情节 结构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