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诗歌    散文    用韵    韵部    小说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988H指数:13WOS: 2 北大核心: 80 CSSCI: 97 CSCD: 1 RDFYBKZL: 2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1
《地理科学》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韩湖初 杨士弘  出版年:2004
通过广东近年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①番禺(广州)虽是岭南有名的大都会,但并非最早始发港;②中国西汉对外海上贸易和交通中心在北部湾,故其沿海地区的合浦、徐闻和日南(今越南境内)成为海丝...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始发港  番禺(广州)  合浦  徐闻  
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
2
《方言》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 邵慧君 甘于恩  出版年:1999
壹四邑和四邑方言1.1“四邑”是一历史概念,原指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县,与“四邑方言”的通行范围并不完全重合。1949年划新会县的一部分设江门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增辖原属佛山地区的台山、...
关键词:广州话 方言语音 四邑方言  声母 台山  鹤山  粤方言 开平  韵母 江门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生成
3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雁华  出版年:2001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自然山水诗画审美理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着与诗画同源的意境追求审美取向。本文试从人、建筑物与自然山水各自所代表的情景因素及虚实关系,来探讨园林意境生成的特征。
关键词:中国  古典园林 意境 生成  特征  人  建筑物 自然山水 美学
独白: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
4
《中国社会科学》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戴伟华  出版年:2003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独白”现象 ,它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独白诗的产生有其原因 ,缘于“诗言志”的诗学传统 ,文人的孤独情怀和自我情感描述的体验。独白诗在体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特征 ,常以组诗、古体的形式出现...
关键词:中国  诗歌 表现形态  独白 传播  诗人  “诗言志”  知识层 自我体验 情绪  体式结构  表现手法  话语体系 跳跃结构  潜在对话  意象  
写作之途的变迁──作家余华精神现象试读
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陈少华  出版年:1999
本文以余华作品为基本材料,结合其自传、文论、访谈录等,对余华传递的作家精神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作家余华的创作具有创伤的特征,写作彰显了其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本文认为写作之途的变迁主要是与作家对自我的体认,精神世界发生...
关键词:精神分析  死亡情结 写作 整合  
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跨越
6
《中国社会科学》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陈剑晖  出版年:2005
本文在梳理、评价和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理论的基础上,对散文的范畴、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说。由此寻求散文理论的变奏,在现代视野建构新的散文理论话语。一是由“诗性”这一核心话语分衍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
关键词:散文理论 散文观念 传统文论 散文研究 应和  理论批评  叙述  化学  创设 学科
《颜氏家训》中的并列式同义(近义、类义)词语研究
7
《古汉语研究》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魏达纯  出版年:1996
《颜氏家训》中的并列式同义(近义、类义)词语研究魏达纯《颜氏家训》是六朝时期一部篇幅较长的著作,其中有着极为鲜明的词汇特色。那就是在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由并列式词素构成的同义、近义和类义的词语,根据统计,全书除去人名、地名...
关键词:《颜氏家训》 双音词  并列式 词语研究 类义 词素  同义词语 颜之推  同义词群 魏晋时期  
谁来进行文学批评?——关于文学批评文化化的分析
8
《文艺争鸣》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 王世诚 姚新勇  出版年:2000
关键词:文学批评 文化论争 文学本 文学理论 批评家 自身  倾向  努力  反思  暗示
陈子昂诗歌用韵考
9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罗立方  出版年:2002
陈子昂 ,古文运动倡导者 ,现存诗 12 7首。本文对其诗用韵情况进行分析 ,运用与《广韵》和王力考证的隋—中唐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 ,得出陈诗用韵的一些特点 。
关键词:陈子昂  韵部 独用 同用  
文学作为生存本体的言说──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反思
10
《学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金岱  出版年:200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潮经历了启蒙呐喊、政治宣传、非意义逃亡三个阶段,这表明了百年中国文学所关切的焦点在于杜会层面。20世纪中国文学最重大的缺失就是对于生存本体的关切;文学作为生存本体言说,是作为个体人的生存的、本体性情感...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生存本体论 本体性情感体验  对话  交谈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