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化    文本意义    艺术思维    文学研究    虚构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217H指数:8北大核心: 27 CSSCI: 41 RDFYBKZL: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作者出面”和元小说
1
《国外文学》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王阳  出版年:2002
文学史上历来就有将虚构文本伪装成真实文本的叙事方法 ,包括各种类型的“作者出面”。现代派小说特别是元小说有意识地利用并发展了这类传统叙事方法。对这类文本意义结构的把握需要对文本内外相关主体的时空位置进行严格分辨。
关键词:元小说 叙事方法 现代派小说 文本意义 文学史  作者  虚构 有意识 传统  主体  
《浮士德》:充满生命狂欢的复调史诗
2
《外国文学评论》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蒋世杰  出版年:1994
《浮士德》:充满生命狂欢的复调史诗蒋世杰歌德的伟大悲剧《浮士德》涵盖全书的主题是“生命的金树才是长青”。歌德把生命的金树植根在欧洲狂欢节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使《浮士德》成为表现生命价值多维性的复调史诗。欧洲狂欢节民俗是一个...
关键词:《浮士德》 梅菲斯特  陀思妥耶夫斯基  狂欢节 自我意识  悲剧  狂欢化 艺术思维 基督教文化 狄俄尼索斯  
试论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
3
《云南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王子华  出版年:2000
云南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和谐的特点。本文认为原因有三 :文化、民族和地理的原因 ;要维护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发展 ,必须尊重文化个性 ,实行文化共享与共责 ,调和文化冲突 。
关键词:云南  民族文化 多元和谐  产生原因  维护策略  
理想价值的极地之光──论《穆斯林的葬礼》及在当前文学中的意义
4
《云南学术探索》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李跃红  出版年:1995
理想价值的极地之光──论《穆斯林的葬礼》及在当前文学中的意义李跃红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已面世七年,这不长不短的时间按理不是评论的最佳时期:既过了作品刚问世时可能有的时鲜与轰动,又还不到足以确立作品稳定地位的时间...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理想价值  前文学  自我实现  “新写实”小说  感觉主义 《平凡的世界》 马斯洛心理学  人的本质特征  文化内容
第三人称叙事的视角关系
5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王阳  出版年:2000
视角关系是意义分析的基础。从“叙”与“事”的分辨可看出,第三人称叙事文本中的视角主体有两类:叙述者和形式叙述者。后一类又有两种:无实体形式叙述者和由持有自身视角的人物充任的有实体形式叙述者。依据这种主体划分,结合实例讨论...
关键词: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关系  叙述者 形式叙述者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跨文体写作
6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赵联成 张仙权  出版年:2001
由来已久的跨文体写作 ,在跨越数千年的文体学史上始终未能成为作家普遍的追求。然而 ,在世纪之交的文化语境中 ,跨文体写作犹如横空出世 ,于不期然间构成了文坛的一道独特风景 ,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学失语与孤寂的部分现实...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语境 跨文体写作 成因论  文体分类
关于怒江中上游地区移民与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7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王东昕  出版年:2000
本文根据可持续理论、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怒江中上游峡谷地区人与环境的发展关系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该地区已出现的“移民”现象及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欲采取的“退耕还林”措施,综合环境、社会和文化诸方发展关系,指出:“移民...
关键词:移民 退耕还林 文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怒江中上游地区  中国  
克木人的农耕礼仪与禁忌——兼论交感巫术中的映射律
8
《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张宁  出版年:1999
本文系统地记录了现阶段所能考察到的克木人的农耕礼仪及其禁忌 ,包括“玛我”信仰、祭鬼仪式、求雨仪式及重要的禁忌 ,并分析了其中的交感巫术思维的体现以及向原始宗教的“漂移”现象 ,同时 ,对交感巫术理论中的“相似律”一语 ...
关键词:克木人 西双版纳  巫术与宗教  轮歇农业  禁忌 谷子 映射关系  礼仪 女主人  刀耕火种农业  
自由间接引语的潜在主体代换
9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王阳  出版年:2003
语言哲学对命题与判断主体之间的语法关系所作的研究提示我们,在虚构叙事文本中,潜在于第三人称叙 述句子之外的第一人称主体“我”不止一个。自由间接引语即由潜在的多个主体之间的代换而构成,而且代换规则 与一般语法规则一致。
关键词:自由间接引语 潜在主体代换  语法规则
“好”的本义及文化意蕴
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汤亚平  出版年:2001
“好”字的意义较多 ,过去一直认为本义是“美 ,”本文通过分析“好”字的结构 ,语源的探讨 ,以及它所包含的文化成份 ,认为“好”字的本义应该是“女能生育子。”
关键词:"好"  本义 文化意蕴 语源 字形结构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