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红楼梦》    意蕴    《吉祥如意》    毕飞宇小说    新作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36H指数:3北大核心: 4 CSSCI: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文学治疗作用的理论探讨
1
《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武淑莲  出版年:2007
宁夏高等学校2005年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作家苦闷期创作研究"(宁教高[2005]153号;编号66)
本文从文学治疗的心理学依据、美学依据、文学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的现实性、预见性以及文学治疗实现途径等理论探讨中,提出了文学的治疗作用应是文学的第四功能的观点,以期给当代作家提供历史借鉴,并呼吁进入文学理论教材。
关键词:文学治疗 精神家园
《红楼梦》内在架构中的道家思想意蕴
2
《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刘衍青  出版年:2006
《红楼梦》在外显层面上具有道家与道教文化的色彩,这已为前人所揭示,但人们忽视了其内在架构中所隐含的道家思想意蕴,如老子的循环论思想与庄子的浮生若梦的人生认知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并成为小说悲剧精神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关键词:《红楼梦》 内在架构  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略论
3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高明泉  出版年:2008
高等学校的教师就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课堂这块阵地。
关键词:高等学校  马克思主义 思想教育
宁夏隆德方言分尖团举例
4
《中国语文》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杨苏平  出版年:2008
关键词:隆德县  方言 宁夏  中原官话 尖团音 老派 语音 新派
游走于本土和全球化之间——谈陈凯歌早期电影的叙事策略
5
《固原师专学报》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虎维尧  出版年:2006
影视艺术就是用影像和声音讲述故事,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视像和声音两个信息磁道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旨和美学趣味,是每一个导演追求的目标。第五代的领军人物陈凯歌在文化寻根中充分挖掘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它们巧妙、妥贴地嵌入到视像中,...
关键词:叙事策略 本土艺术 电影 陈凯歌  
《红楼梦》:“有情”世界的构建与毁灭
6
《固原师专学报》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刘衍青  出版年:2006
曹雪芹将自己理想中世界应该具有的意义与这种意义在现世的虚无寄寓于《红楼梦》有情世界的构建与毁灭中,其间凝聚着作者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深沉的悲剧情怀。通过贾宝玉对有情世界的痴情与绝望,可看出小说内在架构中蕴含有老庄学说中崇尚自...
关键词:《红楼梦》 有情世界  构建  毁灭
古书用字现象分析——兼释“通”与“同”
7
《固原师专学报》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余淑荣  出版年:2006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是古汉语中不同的用字现象,它们的来源不同,含义、功能也不同。但是在当前的古汉语研究和教学中,这三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尚未获得一致的看法。在给古籍作通俗的注解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简便起见,在叙述时最...
关键词:古代汉语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 通  同  
清代嘉庆年间《红楼梦》续书初步研究——兼论续书作者对钗黛二人的褒贬态度
8
《固原师专学报》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杨立琼  出版年:2006
《红楼梦》问世以后续书层出不穷,仅清代嘉庆年间就有8部。以嘉庆续书作者对原著主人公林黛玉、薛宝钗的态度为出发点,从情节模式、人物形象、艺术价值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可以对原著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红楼梦》 续书 情节 人物  艺术价值
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以教材为依托
9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褚治明 褚碧波  出版年:2008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学习语文知识,建构语文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方法论的形成和语文思想的培养。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为依托,用机械性的重复和反复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以研究...
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知识 教材  教学方式 知识结构 实际运用  教学目的 教学思想
《玉秀》悲剧意蕴的文化学分析
10
《青海师专学报》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徐安辉  出版年:2007
《玉秀》通过原态生活叙事,呈现的是玉秀生存的悲剧命运,而寄寓在感性故事中的精神内涵,则在于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深刻思考。作家站在文化反思的高度,把审视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伦理文化和男权专制的反省、批判,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生命存在的...
关键词:悲剧 冲突  文化 意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