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藏族美术    铠甲    纳西族    传统艺术    审美特征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40H指数:4北大核心: 13 CSSCI: 9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四川嘉绒藏区铠甲舞的藏传佛教文化背景
1
《西藏研究》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杨曦帆  出版年:2001
关键词:实际  藏传佛教文化 地理  学术界  学者  文化交融 山谷 嘉绒藏族 中将  族名
俗书与官书的双线发展规律
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侯开嘉  出版年:1999
俗书与官书汉字中有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它们是在文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态的字体,这些已为人们所熟知了。后来,又有人根据文字在应用中,有利于辨认和利于书写的两种性质,把汉字划分为正、草二...
关键词:书法 文字演变 俗书  官书
丽江洞经音乐的多元文化背景与审美风格
3
《音乐探索》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杨曦帆  出版年:2000
关键词:纳西族 丽江洞经音乐 文化内涵 审美特征
宗教的世俗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4
《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张钦  出版年:2001
宗教与文明是共生的 ,宗教的演进史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0世纪的宗教世俗化趋势对人类文明带有正面的影响。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重要意义 ,即宗教的世俗化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宗教 世俗化 人类文明
论嘉绒黑水铠甲舞的传统与风格
5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杨曦帆  出版年:2001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地处汉、藏交接与文化融合地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接受或包容了其它民族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的开放性倾向,因而在整个藏族区域其艺术上有着自己独特性,本文所研究的铠甲舞即是其中一种。本文...
关键词:艺术风格  文化交流  嘉绒藏区  黑水县  铠甲舞  舞蹈文化 舞蹈现象  传统艺术 藏族  地理环境 人文历史
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潮头——学习江泽民关于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讲话
6
《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冉昌光  出版年:2000
先进文化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推动社会前进的新文化。共产党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主要在于 :(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为建设新文化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前提、方法论前提和价值观前提 ;( 2 )确立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建设
僧肇佛学的美学底蕴
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四川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 雷小鹏 王巧玲  出版年:2004
僧肇在早期佛教的本土化过程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准确论述的般若中观理论虽不是美学 ,但对中国古典学和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意识以及艺术形象组合发生了重要影响 ,形成了一种与儒、老庄道玄完全不同的美学路向。这主要体现在他运用般...
关键词:僧肇 美学底蕴  “空”  “静”观  涅槃 “虚照”  “妙契”  
商业社会中的传统艺术
8
《民族艺术研究》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杨曦帆  出版年:2001
加拿大“北美基督教基金”赞助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代表——纳西古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人们似乎觉得己找回了某种传统音乐文化,只要“保护”就可发扬。但是,我们只注意了古乐在形式上的一种存在,而忽视了古乐精神在商业社会中正被逐渐消解。我们实际上...
关键词:纳西古乐 传统艺术 传统音乐文化 技艺  发扬 商业社会 民间  大文化 好奇心  实际  
论丽江“白沙细乐”的风格形成与现代化发展
9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杨曦帆  出版年:2001
"北美基督教基金"赞助
“白沙细乐”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一种民族传统音乐 ,目前 ,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白沙细乐”作为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个代表性乐种 ,它不仅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音乐史料研究价值 ,而且其艺术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纳西古乐 时空性 音乐传承 白沙细乐 艺术风格 现代化  丽江地区  纳西族
从真善美统一的新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新尝试——《真善美的现代反思》读后感
10
《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哲学与艺术学院 徐开来  出版年:2000
关键词:读后感 <<真善美的现代反思>>  真善美统一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