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宿州学院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语文    语文素养    《清平山堂话本》    V    语法化    

研究学科:哲学类    建筑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42H指数:6WOS: 1 北大核心: 17 CSSCI: 12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话语标记“你想”的成因及其语用修辞功能
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宿州学院文学院 张德岁  出版年:2009
话语标记是语法化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话语标记"你想"中"想"的虚化历程与其他感官动词同中有异,"你想"也具有复杂的虚化机制。"你想"的主要语用功能是求同与提示,同时在语篇中为听话人提供语境支持,凸显其后的短语或从...
关键词:话语标记 “你想”  语用功能 篇章功能
合作原则研究综述
2
《江淮论坛》宿州学院文学院;安徽大学中文系 张德岁  出版年:2009
本文首先回顾了合作原则研究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合作原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了合作原则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合作原则  研究现状  存在的问题  研究前景  
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培育创新
3
《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文学院 李月云  出版年:2009
宿州学院院级人文社科项目(2008ysk1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sk294)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加剧,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各项就业能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能力不强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 时代价值  培育创新  
宿州方言中的“给”
4
《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文学院;安徽大学中文系 张德岁 唐爱华  出版年:2010
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7yss04);宿州学院教授(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06jb11)
结合"给"的语法化历程研究了宿州方言中"给"的11种用法,着眼于语义和句法的分析描写。认为宿州方言中的"给"作动词时,"给……宁"结构的用法类似于"像……一样",与"跟"截然不同;作介词时可引进时间和处所,与"搁"同中有...
关键词:宿州方言  给  跟  搁  语法化
皖北方言的“V+搁+N(L)”格式
5
《语言科学》宿州学院文学院 张德岁 唐爱华  出版年:2011
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2007yss04)及宿州学院教授(博士)科研基金(2006jb11)资助
皖北方言的"V+X+N(L)"格式中的"X"来源于动词"搁"的虚化,"V+搁+N(L)"格式,只有在"V"是无界的、持续性的动词时,才可以变换成"搁+N(L)+V"格式,"搁"的用法既不等同于普通话的"在"或"到",也不...
关键词:皖北方言 “V+X+N(L)”格式  “X+N(L)+V”格式  结构特点 “搁”  
儒道释哲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之生成
6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宿州学院文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李娟 王昳  出版年:2008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传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君子比德"与"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开启了传统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质朴之美,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生...
关键词: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境生象外 游心太玄  
“V+Num+是+Num”构式初探
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中文系;宿州学院文学院 张德岁  出版年:2011
汉语"V+Num+是+Num"构式具有特殊的句法特征,对于该构式的认知机制我们可以用舞台模型理论、空间映射理论作出解释。该构式的浮现意义是指最大限度(尽可能)地做某事,它表达了说话者积极进取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V+Num+是+Num”构式  句法特征 认知释解  浮现意义
高校“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建构的当代审视
8
《中国大学教学》安徽省宿州学院文学院 李娟  出版年:2010
“大语文”观是将大学语文置于大文化背景下去审视,从三界融合的视角探讨大学语文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之间的衔接性问题。高校“大语文”观的建构,有利于明晰大学语文所应担当的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有利于明晰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及其在...
关键词:“大语文”观  民族文化认同 衔接性视阈  多元文化语境
不一样的救赎:宗教救赎与人性救赎——赛珍珠的《群芳亭》与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比较分析
9
《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文学院 梁香伟 姚慧卿  出版年:2010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09SQRS152);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9sk294);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AHSK07-08D152)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与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独特的双重文化经历创作了《群芳亭》和《野草在歌唱》。《群芳亭》通过中国吴太太在意大利传教士安德雷的宗教救赎中走向新生的故事,表现了异质文化融合的可能与希望。《野草在歌唱》通过南非...
关键词:宗教救赎 人性救赎 异质文化
大学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
10
《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文学院 孟方  出版年:2009
认为大学文化具有独立性、传统性、地方性和引领性,并从这些文化特性的角度探讨了大学文化与地方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大学文化 地方社会文化  文化互动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