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散文    文学评论    小说创作    笔下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304H指数:8北大核心: 26 CSSCI: 15 CSCD: 1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
1
《华文文学》华侨大学中文系 李培  出版年:2004
严歌苓作为一名敏感的女作家,一直致力于书写女性身上的雌性特征,她用原始雌性的最高层表现--母性--来颠覆传统男性与女性的强弱观念,从雌性的本能扩张--情欲--来考察她们灵与肉的争斗,以雌性特征的能否自然绽放来衡量她们的人...
关键词:严歌苓 女性形象 雌性
从明清闽南方言戏文看“著”的语法化过程
2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中文系 王建设  出版年:2004
实词逐渐虚化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法成分,是汉语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著"的语法化过程。试图通过"著"在明清闽南方言戏文以及今闽南方言口语中的各种演变(包含字形和字音的演...
关键词:著  语法化 闽南方言 戏文
东汉庄园的兴起及其文化意蕴
3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国立华侨大学中文系 徐华  出版年:2002
西汉以自耕农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到东汉以庄园为主体经济结构的转变 ,客观上形成了汉晋之际社会思潮变迁的重要依托。作为新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单位 ,东汉庄园对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使一部分士人从原有的大一统思想...
关键词:文化意蕴 庄园 东汉 士大夫 独立精神  经济结构 田庄经济  兴起原因  
南音唱词中的古泉州话声韵系统
4
《方言》华侨大学中文系 王建设  出版年:2000
广泛流行于闽南一带的南音,由于严格师承的缘故,其唱词保留了许多古代泉州音。本文根据南音老艺人的发音实录,归纳出古泉州话声韵系统,並通过与《汇音妙悟》及今泉州话声韵系统的比较,指出南音唱词对于研究400年来泉州话语音的演变...
关键词:广泛  声韵 师承 妙悟 泉州  唱词 实录  语音 发音 南音  
鲁迅的儿童观和他的童话翻译
5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中文系 刘少勤  出版年:2005
儿童代表一个民族的“未来”, 鲁迅一生都在关注中国的儿童。在他的译作中, 与儿童有关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 内容涉及儿童的地位、儿童的教育和儿童文学。本文细致考察了鲁迅所译相关的全部译作, 由此探讨鲁迅特殊的社会责任感和...
关键词:儿童的位置  儿童的教育  儿童文学
论晚唐诗歌唯美倾向的心理内涵与文化渊源──以许、杜、李、温四家诗为中心
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中文系 许总  出版年:2001
以许浑、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诗坛,表现出明显的唯美倾向,与其前“元和诗变”的政治实用化原则明显不同。究其原因,既有在险恶的政治情势中消极避世并转而致力于纯艺术天地的外因,也有回归缘情文学传统的内在动力。在古近...
关键词:许浑 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晚唐 诗歌 唯美倾向 文学研究  艺术特色  心理  艺术渊源
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
7
《中州学刊》华侨大学中文系 许总  出版年:2002
盛唐诗的繁荣 ,除政治社会背景及文学史自身规律的因素之外 ,适逢其时的各层次的人的作用 ,是一重要原因。首先 ,玄宗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堪称杰出的才能以及其本人诗风的个性化 ,对宫廷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 ,张说、...
关键词:盛唐 诗歌 繁荣原因  人学视野
从基督教看林语堂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
8
《哈尔滨学院学报》华侨大学中文系 李立平  出版年:200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的林语堂 ,由于宗教、文化、信仰、性格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其中各种因素缠绕错杂、相互渗透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身份认同体系。文章将借助文艺学新兴的文化身份的研究方...
关键词:林语堂  文化身份 文化选择 基督教
《诗本音》所考古音与《诗集传》注音
9
《语言研究》华侨大学中文系 陈鸿儒  出版年:2003
《诗本音》中,古音异于今音的韵字180个。这180个韵字顾炎武共入韵597次。对照《诗集传》注音,其中27次不入韵或入韵而读音不详,87次读今音,22次兼读双音,461次读叶音。从这些注音的讨论中显示:顾炎武古音学成就有...
关键词:朱熹  顾炎武  《诗》音  比较  
审美的现象性与建立审美现象学之可能
1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出版年:2012
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应该在存在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成为揭示存在意义的方法论。审美作为自由的生存体验揭示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审美就是现象的构成及"现象学还原"。具体说,审美体验(理解和同情)即意向性,审美意象即现象,美感经验...
关键词:审美 现象学 存在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