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佛山大学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散曲    意识形态    文学惯例    文学    审美效果    

研究学科:

被引量:35H指数:3北大核心: 12 CSSCI: 12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
1
《东岳论丛》佛山大学文学院 董馨  出版年:2005
“文学性”纷披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无论是普遍主义意义上的“文学性”还是历史主义观念中的“文学性”,不仅学术理论、媒体信息等领域所弥漫的“文学性”而且文学中的“文学性”都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遮蔽现...
关键词:文学性  意识形态 审美效果 普遍法则  文学惯例
明散曲发展历程之重新认识
2
《中国社会科学》佛山大学文学院 赵义山  出版年:2006
从晚明以来,人们多以嘉靖前后为界,把明散曲发展史分为前后两期;或再将“前期”一分为二,构成前、中、后三期;这两种划分都较粗略,难以清晰地揭示明散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作者在进行明散曲作家个案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明代社...
关键词:明散曲 散曲史  南北曲  分体断代  
关于“赚”与“套”之关系的重要资料考辨及其他
3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佛山大学文学院 赵义山  出版年:2007
周密《癸辛杂识》中保存着一条关于“唱赚”的重要资料,由该条资料可知“赚”作为“套曲”体,是以“套”记数的,元曲中“套数”的称名与之有直接关系。无论南曲、北曲,其“套数”都是对“赚”体的直接借用。
关键词:唱赚  套数 元曲 北曲 南曲  周密  《癸辛杂识》  
看客与戏子的双重批判——论鲁迅启蒙观、文艺大众化理念与戏台文化之关系
4
《天府新论》佛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曾令霞  出版年:2013
用"看客"这个中心词汇来进行国民性批判是鲁迅前期创作的重点,并由此彰显他的"启蒙"及"立人"思想。后期的鲁迅将眼光从台下移到了台上,以梅兰芳为主的"戏子"成为其集中批判的对象。围绕着"戏台"这个"台上""台下"的二重结构...
关键词:戏台 看客 戏子 启蒙与大众化  士优同源性  
张爱玲《亦报》佚文与电影《太平春》的讨论
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佛山大学文学院 巫小黎  出版年:2010
《年画风格的〈太平春〉》是1950年张爱玲发表在《亦报》上的一篇影评,文章以"一个划时代的作品"赞誉电影《太平春》。主流媒体的评价却与此大相径庭,导演桑弧还就此公开检讨并作自我批评。关于《太平春》的讨论是新政权建立后,文...
关键词:《亦报》  张爱玲  桑弧 《太平春》  知识生产机制  转型  
论清代文人的小曲创作
6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佛山大学文学院 赵义山  出版年:2005
从目前发现的小曲文献看,清代文人的小曲创作,总体成就不及明人。清代文人中最早染指小曲且有一定影响者为蒲松龄,成就较高者为徐大椿、戴全德,另如李调元、招子庸、黄遵宪等亦较可观。清代文人小曲创作之所以总体成就不高,与清代正统...
关键词:清代小曲  蒲松龄  徐大椿 戴全德  招子庸  李调元 黄遵宪
晚明女曲家徐媛初论
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佛山大学文学院 王莉芳 赵义山  出版年:2004
广东省社科基金课题"明散曲史论"(批准号为02G3)阶段性成果之一。
徐媛是晚明重要的闺阁曲家,她不仅开拓了女性曲作的题材范围,写出了一般女性曲家极少涉足的羁旅情怀、叹世归隐及感仙悟道之作,而且其曲作体式齐备,风格多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是明代女性曲家中与黄峨差可比肩的一大作手。
关键词:明朝晚期 女性曲家  徐媛  创作题材 羁旅情怀  创作风格  
周作人与张爱玲:《亦报》空间的“互动”
8
《鲁迅研究月刊》佛山大学文学院 巫小黎  出版年:2013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亦报>作家研究"(12YJA75106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亦报>作家群研究"(GD11CZW08)阶段性成果
若不是在《亦报》空间,很难想象,周作人和张爱玲会有什么关联。隔着两代人,并不是他们交往的屏障和壁垒,这是常识。品味、志趣、学识和做派等价值层面的距离,才是他们不能成为朋友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会有学者依据《知堂集外文(亦报...
关键词:“互动”  张爱玲  周作人  空间  “对话”  《十八春》 价值层面  随笔
《亦报》视窗里的周作人
9
《鲁迅研究月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江湾一路佛山大学文学院 巫小黎  出版年:2010
关键词:周作人  1949年  南京  上海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0
《教育评论》佛山大学文学院 董馨  出版年:2005
古人将教师的职责框范为“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今天用“教书育人”来概括教师的使命,这些都从客观上表明教师从业的效应决非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送。高校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言传身教,对相关知识、创新能力、全面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和引...
关键词:文学理论课 德育渗透 高校 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