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诗歌    小说    文学    电影    唐代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水利类    

被引量:2,960H指数:17WOS: 6 北大核心: 631 CSSCI: 465 RDFYBKZL: 1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2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曾传禄  出版年:2005
方位隐喻,是把某种空间关系或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之中,从而把握非空间事物或概念的性质的方法。汉语方位词"里、中、内、外"在时间、范围、数量、状态和地位关系五个目标域中具有鲜明的表现形式和隐喻意义,其背后反映了人们...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意象图式 方位隐喻 认知分析  
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
《教育与职业》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何小明 刘可文  出版年:2012
2010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辅导员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FDY05)
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文章深入分析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积极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深化对手机媒体特...
关键词:手机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汉语空间隐喻的认知分析
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贵州贵阳550001 曾传禄  出版年:2005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分析汉语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里(内)/外"在"时间,范围,数量,状态和地位关系"5个目标域中的表达形式和隐喻意义.研究表明,空间图式是一种能产性极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
关键词:空间性状  意象图式 空间隐喻 认知分析  汉语
汉赋“凭虚”论
4
《文艺研究》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易闻晓  出版年:20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诗法理论的现代阐释"(批准号:12BZW013)阶段性成果
汉赋“凭虚”乃是重要的创作倾向,反映于体制、构思、名物以及作者的精神气度诸方面。《骚》、《庄》及纵横辩说,预导汉赋“凭虚”倾向。屈辞宋赋,直开汉赋。屈辞缘情托物,虚廓铺陈,汉代骚体承之;宋赋去情叙物,假托虚夸,汉大赋承之...
关键词:汉赋 创作倾向  叙述视角  主导倾向  司马相如 汉大赋 名物 《骚》
身/心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埃莱娜·西苏“女性书写”论辨析
5
《外国文学评论》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林树明  出版年:2001
对“身体”的控制与表述 ,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身体历来是社会控制的焦点所在。西苏的“女性身体书写”论 ,是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倡导的“女性书写”理论的重要方面 ,强调的是一种更亲切、更丰富的情感与意义的传达...
关键词:“女性书写”  辨析 诗意  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身体  女权主义批评 二元对立思维 男性中心主义 “身体”  西方文化  社会控制  意识形态  文化向度 性生理  传达  情感  男权  解构  
“赋亡”:铺陈的丧失
6
《文学评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易闻晓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诗法理论的现代阐释"(项目编号12BZW013)的阶段性成果
屈《骚》以大题巨制抒发怨怼激怒,广托名物,多称虚无,在《诗》外别立一体。宋赋承之,弃情主物,直开汉赋,大题巨篇,苞涵广博,假设陈辞,凭虚构象,多致异物,不为征实,四言一顺,铺陈名物,堆砌形容,用字联边相从,多致难僻,极度...
关键词:铺陈 丧失  魏晋南朝 《骚》 名物 《诗》  律赋 篇幅
“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
7
《汉语学习》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齐沪扬 曾传禄  出版年:200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空间范畴的认知与理解"(项目编号:06BYY042)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0405)资助
从共时角度看,"V起来"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本文重点讨论"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表达特点,并对"V起来"各个意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做出解释。文章认为:"V起来"表示结果义、时体义与路径隐喻有关...
关键词:V起来 语义分化 主观性 隐喻 认知  
论汉代赋颂文体的交越互用
8
《文学评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易闻晓  出版年:201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汉大赋语词考述"(092D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写作的实情看,汉人为赋为颂,必有前代与当世文体的交越互用,而赋颂不分,要在赋体颂用,赋是主导的方面,赋的铺陈总是以显示与炫耀表现为颂的功用。从观念的角度看,汉人本于经学立场援《诗》说赋,将《楚辞》纳入《诗》的流变系统,...
关键词:文体 汉代 《诗》说 《楚辞》  《诗》学 二律背反  汉大赋 铺陈  
中国文化的构成与“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视角的后现代观照
9
《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叶舒宪  出版年:2009
从人类学与后现代知识观立场,批判文野二分的中国文化观及西方现代性文学观。根据中国文化内部多样性与多源性的构成特征,根据中原汉民族的建构过程离不开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迁移、传播与融合运动的事实,要求改变那种以汉族汉字为中心叙...
关键词:中原中心主义  中国文化多样性  少数民族文学 后现代知识观 文学人类学
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
10
《语言科学》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卡迪夫大学语言与交流研究中心 税昌锡  出版年:20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YY006);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句法结构的语义问题研究"的资助
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了"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始事态,"着...
关键词:事件过程  存现构式  "了"  "着"  "着"替换  认知解释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