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学生    乡村    农民    农民工    影响因素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建筑类    

被引量:2,612H指数:22WOS: 4 北大核心: 233 CSSCI: 248 CSCD: 10 RDFYBKZL: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1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基地 霍军亮 吴春梅  出版年:2018
教育部社科司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任务委托项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村党员研究"(20171128);湖北省思想库项目"新常态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HBSXK201709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2662017QD03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又一根本性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而当前部...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 困境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中国人口科学》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陈文超 陈雯 江立华  出版年:201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返乡农民工创业行动研究"(11CSH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通过对2 949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年龄和教育对农民工创业行动的影响并不呈线性关系;中年人及拥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农民工比其他年龄阶段或其他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更容易选择返乡创业。(2)与市场利益、政策刺激和地...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影响因素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
3
《心理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汉大学教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江光荣 李丹阳 任志洪 闫玉朋 伍新春 朱旭 于丽霞 夏勉 李凤兰 韦辉 张衍 赵春晓 张琳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6ZDA232)资助。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在结构上,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养  现状调查  群体差异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基地 霍军亮 吴春梅  出版年:20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7QD030;2662018YJ004);湖北省思想库项目(HBSXK201709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战略性举措和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路径。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蕴涵着厚实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在于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进路
交互式群治理:互联网时代农村治理模式研究
5
《农业经济问题》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陈明 刘义强  出版年:2019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研究"(编号:16YJC810004)
互联网在中国农村社会的普及与应用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治理变革。这场变革的关键在于互联网重塑了农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结构与形态,中国开始进入农村治理的互联网时代。在这一时代,以交互性和群结构性为特征的交互式群治理模式,将实现以群...
关键词:交互式群治理  互联网 农村治理  模块化
论当代青年的圈层认同感的话语建构
6
《中国青年研究》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帅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网络社会思潮的传播及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7BKS1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条件下有效社会认同的建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662018QD045);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项目“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z308)的研究成果。
在当代青年的圈层化交往中,青年群体往往以反语言的符号游戏建构起属于群体的独特话语体系。这种把个体和群体联系于符号系统的话语实践使得一种以符号互动和意义分享为基础的群体身份认同成为可能。但在青年小众文化的破壁“出圈”之旅中...
关键词:青年 圈层 认同  话语 出圈  
能力贫困视阈下的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研究
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伟军 谢若扬  出版年:2019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明湖北建设”(ZD2016WT017)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基于能力贫困视角,解析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结构,探求可持续脱贫能力形成机制,剖析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促进可...
关键词:扶贫移民 能力贫困 能力建设  可持续脱贫能力  协同治理
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8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林星 吴春梅 黄祖辉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视野下农民互助新论的中国式建构研究”(19AKS024);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研究”(16JJD79005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SK2020055)。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基。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目标是实现治理有效,并从经济效能、政治效能、服务效能、社会效能...
关键词:三治结合  乡村治理体系  治理有效  合作治理理论  
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农民主体性的多重逻辑——以山东省L村的实践为例
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霍军亮  出版年:20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DJ011)。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促进农民主体性的实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遵循,但现阶段农民主体性建设还存在着经济主体性缺失、文化主体性缺失、社会主体性缺失、环境主体性缺失和生活主体性缺失等困境。山东L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农...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 党建引领  
社会资本对农户秸秆处置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L县农户的调查数据
10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清海 雷云  出版年:2018
文中利用湖北省L县农户调查数据,选择Binary Logistic模型,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秸秆处置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的秸秆处置行为具有相互模仿和相互学习的现象,禁烧秸秆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农户的行为具有一...
关键词:社会资本 秸秆处置  农户 行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