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汉字    题材    理据性    约定    现代中国文学史    

研究学科:

被引量:20H指数:2WOS: 1 北大核心: 5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二次约定”
1
《语言研究》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 黄亚平  出版年:2007
“二次约定”跟我们通常熟悉的“约定俗成”理论有所不同。如果说约定俗成的理论适合词与物之间的初次约定,它们之间的约定具有任意的性质,那么,“二次约定”则是指符号与符号之间进行的有一定理据的约定。“二次约定”是一种相对的、关...
关键词:二次约定  理据性 关系型概念  
长达四百年的“现代中国文学史”
2
《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张治  出版年:2018
翻开王德威教授主编的上千页的英文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浏览了一下目录,我就感到非常激动:过去十年间,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中逐渐产生的一点点理想,居然已经在这里得到实现。对!这就是我们需要有的"那种"文学史!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英文版  王德威  
谈古埃及象形文字内外的语象关系
3
《符号与传媒》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陈永生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字与古埃及文字比较研究"(13CYY047)的中期成果。
象形文字是图像与语言双重编码的符号系统,衔接了视觉和听觉两种知觉,融观看和阅读于一身。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人类四大象形文字(还有汉字、苏美尔文字和玛雅文字)中图像特征最为突出的一种,最典型地体现着图像与语言的互动关系。这种互...
关键词:古埃及象形文字  语象关系  汉字符号学  
充满悖论硕果累累--论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创作
4
《译林》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罗贻荣  出版年:2003
热衷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潮理论,又在文章和作品中对它们冷嘲热讽;其小说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范本,却声称自己是现实主义作家,认为小说的未来取决于现实主义的回归;认为艺术模仿生活也模仿艺术;在自己写的小说中大骂批评家,自...
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剧题材处理方法探析
5
《甘肃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王小强 徐磊  出版年:2012
山东省教育厅项目"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审美意识形态研究--以郭沫若历史剧为例"(编号:J09WC68)阶段性成果;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名称:"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改编原则的探索与研究--以郭沫若历史剧为例"(编号:201013049)
郭沫若抗战史剧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走了一条由文化主义的价值选择与诠释,进而上升到无产阶级政治认同的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他选取了一条先有政治预设然后再下沉到文化内涵演绎的题材选择与处理路线。这样,在他史剧艺术探索中,...
关键词:郭沫若  新中国成立后史剧  题材 处理方法  
北京鲁迅与“北漂”叙事
6
《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徐妍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鲁迅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观念史的中国化进程研究”(19BZW143)阶段性成果
1912年5月5日至1926年8月26日,鲁迅在北京度过了他31岁至45岁的生命历程,拥有了14年的北京生活体验。14年的北京生活体验不仅使鲁迅获得了绍兴鲁迅、南京鲁迅、日本鲁迅(仙台鲁迅、东京鲁迅)、厦门鲁迅、广州鲁迅...
关键词:鲁迅创作 分量重  生活体验  故乡叙事  生命历程 仙台  绍兴  
名以造境:中西文学里的人名修辞术
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张治  出版年:2020
作为中西文学里共有的修辞现象,“名如其人”的寓意拟名是具有现实基础和心理学依据的创作手法。然而脸谱和标签式的名号并非高明的文学修辞,从经典文学的杰出范例中可以看出,人名符号的拟定因作者深致巧妙的构思安排,与作品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人名 修辞学 寓意  音乐感  
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
8
《华西语文学刊》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黄亚平 杨冬冬  出版年:2011
本文从形体特征、成字方式、写词类型、意义类别四个方面比较了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中的象形字,揭示其二者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异同的原因,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字象形字自身性质、特点的认识,以便对早期文字及文字起源研究提...
关键词:甲骨文 原始楔形文字  象形字 比较  
三国杂传五种叙录
9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熊明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20&ZD26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YJA751045)阶段性成果。
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至魏咸熙二年或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几近七十年的时间,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杂传创作,渐趋兴盛,近七十年间产生的杂传作品约有七十余种。其中属于类传者不多,而今尚有佚文存世者...
关键词:三国杂传  类传五种  叙录 单一化  指向性
探求者的心踪——王蒙七绝《文海往事》解析
10
《闽江学院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 薄刚 丁玉柱  出版年:2005
以王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新时期重返文坛的生活和创作为背景,探讨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之初对于生活、历史、现实、文坛和创作的隐秘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勾勒王蒙在特定时期里对于特定的生活与文学的期待与追寻的轨迹。
关键词:王蒙  旧体诗 心踪  新时期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