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序方式:
-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 EI收录)
- 1
-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王俊 赵基达 胡宗羽 出版年:2016
- 回顾了我国各时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提出新时期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实现建筑业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按发展建筑工业化的目的与要求,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代现浇结构和钢结构三种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思考...
-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现代现浇结构 钢结构 市场化引导 全产业链
-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改进 ( EI收录)
- 2
- 《建筑结构学报》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研究所 杨溥 李英民 王亚勇 赖明 出版年:2000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作为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近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动 力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对结构响应(顶点位移、层间位移以及底部剪力)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提出了对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水平荷载模式和结构...
- 关键词:动力分析 静力弹塑性 建筑结构 结构抗震
-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 ( EI收录)
- 3
- 《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周锡元 阎维明 杨润林 出版年:200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9855410)。
- 本文对国内外在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减振消能和振动控制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新进展做了综合评述。文中指出,由于基础隔震和减振消能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今后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标准化、优化设计、细部构造、新产品的开发和完善(包括阻尼器和...
- 关键词:基础隔震 能量消散 半主动结构控制 建筑结构 减振 振动控制
- 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最新进展 ( EI收录)
- 4
-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蔡绍怀 出版年:1999
- 对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评述了在我国高层建筑(最高达72层)、大跨度拱桥(最大跨度达420m)和地铁车站等工程中应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成就。工程实践表明,钢管混凝土既是一种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
-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 高层建筑 大跨度拱桥 组合结构
- 钢筋砼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 EI收录)
- 5
- 《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徐有邻 沈文都 汪洪 出版年:199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本文通过试验观察了粘结锚固机理,从试验数据统计回归和应力状态分析建立了全过程τ-s本构方程。应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探讨了锚固强度变化规律和临界锚长、极限锚长。通过可靠度分析建议了设计的锚固长度。
-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锚固 粘结 试验
- 关于设计反应谱、时程法和能量方法的探讨 ( EI收录)
- 6
- 《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 王亚勇 出版年:2000
- 强震地面运动长周期分量对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巨型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现行的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所采用的设计反应谱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基于地震加速度的结构动力方程式亦无法正确地估 计这种影响。本文探讨了采用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分...
- 关键词:结构地震反应 能量方法 反应谱 时程法
-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 ( EI收录)
- 7
- 《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 王亚勇 出版年:2008
- 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修订课题
-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破坏倒塌,通过在地震区对遭受中震、大震作用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非结构构件的震害调查与分析,以典型的结构破坏为例,针对多道抗震防线、强柱弱梁、剪力墙连梁、砌体结构整体性、楼梯间、非结构构...
- 关键词:汶川地震 建筑震害 抗震概念设计
- 双排护坡桩试验与计算的研究 ( EI收录)
- 8
- 《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 何颐华 杨斌 金宝森 李瑞茹 谭永坚 王铁宏 出版年:1996
- 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北京某工程实测,分析研究了双排护坡桩的内力、变形及上压力分布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双排护坡桩计算方法,以便于工程实用,该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是基本吻合的。本文试验分析得出,在同样桩...
- 关键词:护坡桩 双排护坡桩 内力 试验 计算
-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 ( EI收录)
- 9
-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徐培福 戴国莹 出版年:2005
-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已引起工程界的关注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 ,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 ,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 ,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本义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设防 基于性能设计
- 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 ( EI收录)
- 10
- 《岩土工程学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 刘金砺 迟铃泉 出版年:2000
- 不同基宽压缩层深度、基础和桩侧土变形范围、双桩相互影响系数以及桩顶荷载分布的测试结果说明 ,土 -土、桩 -土、桩 -桩相互作用效应较连续介质弹性理论值明显弱化。这是导致按弹性理论计算沉降和相互作用影响偏大的基本原因。本...
- 关键词:高层建筑 共同作用 变刚度 调平设计 地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