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壮族    诗歌创作    性别差异    教育管理对策    社会性别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61H指数:5北大核心: 5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壮族祖先崇拜研究
1
《河池学院学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李慧  出版年:2007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壮族最主要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壮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壮族祖先崇拜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壮族 祖先崇拜 祭祀仪式 祖灵属性  
泰国曼谷华人的华语观
2
《民族教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刘岩  出版年:2001
华语在泰国是一种服从于主体民族语言和文化而又自成体系的语言。曼谷华人的华语观是由华人在泰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决定的 ,在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存在长期形成的矛盾心理。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需要给泰国华语的学习和使用注入了新的活...
关键词:双语人 语言情感价值  语言实用价值  
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及其文化思考
3
《河池学院学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莫幼政  出版年:2009
开丧是壮族师公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对研究壮族的生死观、道德观、壮汉文化交流以及师公教的宗教属性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壮族 师公教  开丧  仪式 文化
李齐贤在中国行迹考
4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徐健顺  出版年:2005
朝鲜古代大诗人李齐贤曾经长期居留中国,为中朝文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在中国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至今仍然有不少疑点。人们从李齐贤的诗作中,可以考证他在中国居留的时间和行迹。李齐贤在元朝居留的时间为10年,期间多次回国,而...
关键词:李齐贤  元朝 居留  中国行迹  
论《三国史记》对原典的改造与儒家思想观念
5
《东疆学刊》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徐健顺  出版年:2005
关于《三国史记》从儒家史观出发对原典进行了改造这一点,学界已有共识,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分析和客观的证据,往往把这方面的情况夸大。文中的神异描写、异象记录和本纪内容对《三国史记》改造原典以合儒家思想的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正...
关键词:三国史记  原典  儒家思想 异象 本纪
临川方言研究综述
6
《晋中学院学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吴碧宇  出版年:2008
从临川方言的语音、词汇和句法三方面介绍了学者们对临川方言的研究,其中语音研究成果突出,但词汇研究和句法研究,尤其是句法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领域,指出了临川方言的后续研究空间。
关键词:临川  方言 研究  
《新疆图志·物候志》作者及版本考略
7
《前沿》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史明文  出版年:2011
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图志>研究"(项目编号:2009kyqnyjs08)的阶段性成果
《物候志》是《新疆图志》的一部分,其作者虽为王树枏,但本文通过考察其稿本及资料来源,认为《物候志》是在张应选《新疆全省物候表》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对研究《新疆图志》的编纂颇有意义。《物候志》的版本流传较为复杂,本文把其梳理...
关键词:《物候志》  王树枏  编纂 版本  
论权近的尊周事大思想及其使行诗
8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李岩  出版年:2009
权近作为丽末鲜初的性理学巨擘,受《春秋》尊周思想和华夷观念影响很深。因为理学思想格外重视“三纲”,而其中君臣关系尤为关键。他认为以“中国”为正统,接受其册封,奉中国之正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宗藩观念和事大服从思想,在权...
关键词:权近  尊周事大  奉使录  诗歌创作
红柯小说的神性书写
9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韩春萍  出版年:2010
红柯小说以新疆草原大漠为背景,极力彰显人的神性,使读者从生命的自由舒展中获得了神性存在和人性本真的意境与快意。在普遍的欲望化书写中,红柯小说很好地诠释了文学书写的神圣功能,他超越了文学的世俗教化和娱乐功能,进入了文学叙述...
关键词:红柯小说 人的神性  自我救赎 他者救赎  
壮族师公教经书中的儒家文化探析
10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莫幼政  出版年:2009
壮族师公教是在传统越巫信仰基础上吸收儒、道、佛、傩等外来宗教发展而成的民间宗教。儒家文化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大约有两千年之久。在这两千年的接触、交流与碰撞中,壮族师公教吸收与借鉴了大量的儒家文化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壮族师公教中...
关键词:壮族 师公教  儒家文化 作用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