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系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 道德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11,569H指数:40WOS: 3 北大核心: 1,042 CSSCI: 1,164 CSCD: 13 RDFYBKZL: 570
-
排序方式:
-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 1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郭湛 出版年:2001
- 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 ,这一研究正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向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展现了与原来意义上的主体性不同的主体间性。人在交往中生存 ,因而人的世界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主体间性 ,实际...
- 关键词:交互主体性 主体间性 客体 相对 主体性问题 交往 人的主体性 实际 展现 特定
- 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
- 2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焦国成 出版年:2002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在人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个体道德的基石 ,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础 ,是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的缺失将是一种社会灾难。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 关键词:诚信 道德 机制
- 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
- 3
- 《文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吴琼 出版年:2006
- “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后现代学术语境下出现的一种学术思潮,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一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它与传统的视觉文化研究有何分别,人们还不甚了解。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梳理视觉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视觉中心主义以及对...
- 关键词:视觉性 视觉中心主义 视觉政体
- 论复杂性
- 4
- 《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苗东升 出版年:2000
-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考察复杂性的定义和来源问题,试图阐明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划分有其客观性依据,不能全部归结为主观认识的原因,从而阐明复杂性科学具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复杂性研究应遵循“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处理”的方法论原则。
- 关键词:复杂性 简单性 科学哲学 科学方法论 复杂性科学
- 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5
- 《系统辩证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苗东升 出版年:2001
- 对复杂性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历史回顾 ,现状概述 ,学派评介 ,几点认识 ,哲学回响。讨论了复杂性研究与系统科学的关系 ,重点强调复杂性研究要求的方法论变革 ,呼吁哲学界对这一科学文化思潮作出必要的回应。
- 关键词:复杂性 复杂性研究 复杂性科学 系统科学 方法论 哲学
- 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
- 6
- 《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段伟文 出版年:2000
- 从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 ,技术并非价值中立。由此 ,应该对负载价值的技术加以深刻的伦理反思。通过对技术实践的透视 ,我们发现现代技术是一种伴随着风险的不确定性的活动。而且 ,在作为技术核心机制的设计和创...
- 关键词:价值负载 良性互动机制 技术 伦理 哲学
-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 7
- 《国外理论动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汪民安 出版年:2006
- 福柯说,19世纪的人们曾经被时间所牢牢地掌握,但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人们被空间的魔力抓住了。本雅明的历史视野中已经出现了空间的图景:历史现在开始被一个并置的都市碎片所布满,时间的故事通过空间在讲述。这似乎预示了空间在...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20世纪中期 历史视野 19世纪 三个代表 空间理论 时间 本雅明 理论家 福柯 空间生产
- 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8
- 《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方立天 出版年:1991
- 中华民族是我国当前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的民族。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弘扬、振兴。近百年来,探讨中华民族精神一直成为时断时续的文化热潮中的基本课题。本文拟就民族...
-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宽容精神 思想 具体内容 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厚德载物 生活实践 人类与自然
- 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
- 9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周笑冰 出版年:2002
- 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道德观以及生态审美能力。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树立人们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使人们积极地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 关键词:环境教育 生态意识 生态道德 生态审美 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 “人与自然”
-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释义
- 10
- 《道德与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宋希仁 出版年:2000
-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观点 ,后来马克思、恩格斯都肯定了道德的他律性。自律与他律都是康德的用语 ,其现代意义有所变通 ,一般强调道德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讲个体道德时强调自律性 ,但不应忘记这...
- 关键词:自律 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