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卷首语    华夏    文化    人类命运    两岸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137H指数:8北大核心: 11 CSSCI: 1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礼乐传播初探
1
《新闻与传播研究》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黄星民  出版年:2000
本文从传播过程的角度着重讨论了礼乐传播这一中国历史上极有特色的重要传播活动。首先 ,本文确认了中国儒家已经认识到并自觉利用礼乐的传播功能。在这基础上 ,从传者、内容、渠道、受者、效果五个环节讨论了礼乐传播的全过程 ,指出...
关键词:礼乐传播  传播活动  传播特色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
2
《新闻与传播研究》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黄星民  出版年:2002
本文首先对“华夏传播研究”这一学术研究领域名称的出现进行历史回顾。接着界定了“华夏传播研究”的内涵 ,认为其内涵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传播活动和传播思想的发掘、整理、研究和扬弃 ,它与“传播学中国化”、“传播学本土化”不同...
关键词:中国  传播史 内涵  传播学研究  华夏传播研究  
中国文化的话语权提升之道
3
《人民论坛(中旬刊)》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两岸协创中心;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谢清果  出版年:201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海峡两岸数字公共领域与文化认同研究";厦门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项目"中国话语权研究"子课题"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的路径研究"成果
对于我国文化话语权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文章试图从话语内容、言说主体及传播渠道三个层面探讨文化话语权的提升之道。在话语内容层面,只有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建构起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话语体...
关键词:文化话语权  话语内容 言说主体  传播渠道  提升  
中西传播理论特质差异论纲
4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研究所;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谢清果 祁菲菲  出版年:201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峡两岸数字公共领域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5 BXW060);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华夏文明传播与闽台传媒特区建构”的研究成果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华夏传播研究开始兴起,也有了相当进展。在当前反思传播主体性的思潮下,深入剖析中西传播理论的差异显得很有必要。我们认为西方传播理论重科学精神与方法,具有"理剖万物"的特质,其经验学派研究重点侧重大众...
关键词:华夏传播  心传天下  传播观念  理剖万物  
2011-2016:华夏传播研究的使命、进展及其展望
5
《国际新闻界》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协创中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谢清果  出版年:2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720171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华夏传播研究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2011-2016)在传播研究主体性思潮的推动下,在华夏传播断代史、华夏传播媒介、华夏传播概念、华夏传播理论建构、民族文化传播学、诸子传播思想等研究方向上都有相当大的进展...
关键词:华夏传播研究  华夏传播理论  传播学本土化
“大众传播”广狭义辨
6
《新闻与传播研究》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黄星民  出版年:1999
以是否在传播过程中使用机器媒介为划分标准, 可以把“大众传播”这一概念分为广狭两义。狭义的“大众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机器媒介”, 而广义的“大众传播”所使用的媒介可以是“机器媒介”, 也可以是“非机器媒...
关键词:大众传播 印刷媒介 报纸 传播过程  电子媒介 杂志  广播  扩大  划分标准  切面
从礼乐传播看非语言大众传播形式的演化
7
《新闻与传播研究》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黄星民  出版年:2000
本文以中国礼乐传播为主线 ,追溯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形式的演化过程 ,其中包括原始礼仪、古代礼仪、戏剧、电影、电视与计算机网络等 ,本文同时还涉及了这些非语言大众传播与语言大众传播形式口语、书、报、刊等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礼乐传播  非语言 大众传播 形式演化  
观象制器: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像的文化符号表征
8
《符号与传媒》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 谢清果 张丹  出版年:2018
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长基金·创新团队”项目子课题“中国舆论传播的历史、观念、方法与理论体系研究”(20720171005)的部分成果
中国文明肇始于先秦时期,而图像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曾多次展现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玉石与装饰品等器物之上。本文选取这个时期图像文化的代表性载体——青铜器为研究对象,以此审视青铜器之"象"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与象征性...
关键词:夏商周  青铜时代 象  文化符号 表征  
说服的艺术:华夏“察言观色”论的意蕴、技巧与伦理
9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研究所;华夏传播研究会;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谢清果 米湘月  出版年:20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体系、理念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BXW056)的研究成果
“察言观色”是中国传统“家天下”文化背景养成的说服传播技巧.在梳理“察言观色”词源学与哲学意蕴及其历史流变的同时,引入戈夫曼的社会情境理论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来加以阐释,从而论述了“察言观色”在中国说服传播视阈中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华夏传播  察言观色 情境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说服伦理  
两岸网络公共领域中的身份认同及其交往逻辑的功能考量
10
《台湾研究》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谢清果 王昀  出版年: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海峡两岸传媒交流与政治互信研究"(编号:14YJC860030);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闽台传媒特区与两岸政治互信研究"(编号:2013A025)
两岸网络公共领域是两岸公共生活的线上拓展。讨论数字网络在两岸身份认同中的作用,对新媒体时代两岸交往经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代表性网站的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两岸网络公共领域发挥着如下功能:一是缓解两岸信息互动机制...
关键词:海峡两岸  网络公共领域 身份认同 交往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