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
- 1
- 《外国文学研究》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张礼龙 出版年:1998
-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菲茨杰拉德 现代美国 富兰克林 美国文学 小说叙述人 文学评论 小说艺术 积极意义
- 《觉醒》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与解构
- 2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谷红丽 出版年:2002
-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 建构 解构
- 乔伊斯《死者》中的精神感悟和象征寓意
- 3
- 《外国文学研究》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詹树魁 出版年:1998
- 关键词:《死者》 詹姆斯·乔伊斯 精神感悟 《都柏林人》 象征主义手法 爱尔兰人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现代主义小说 象征着 自我欺骗
- 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嬗变
- 4
- 《山东外语教学》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杨仁敬 出版年:2001
- 关键词:美国 后现代派 嬗变
- 关注历史和政治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E.L.多克托罗
- 5
- 《外国文学》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杨仁敬 出版年:2001
- 关键词:关注 历史 政治 多克托罗
- 美国拓荒时代的新女性——评威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
- 6
- 《外国文学研究》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蔡春露 出版年:1998
- 关键词:威拉·凯瑟 安东尼娅 新女性 拓荒时代 拓荒者 拓荒女 男性叙述者 女主人公 女性移民 美国西部
- 怪诞不怪 怪中寓真——评麦卡勒斯的小说《伤心咖啡店之歌》
- 7
- 《外国文学研究》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蔡春露 出版年:2002
- 关键词:怪诞 荒诞 小说家 美国南方 悲剧 象征 爱情故事 反映 现代社会 精神
- 欧美主流文学传统与黑人文化精华的整合——评莫里森《宠儿》的艺术手法
- 8
- 《当代外国文学》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王烺烺 出版年:2002
- 关键词:莫里森 主流文学 《宠儿》 黑人文化 后现代文学 魔幻 内心独白 爵士乐 传统 艺术
- 读者是文本整体的一部分——评《最蓝的眼睛》的结构艺术
- 9
- 《外国文学研究》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杨仁敬 出版年:1998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托妮·莫里森 结构艺术 万寿菊 蓝眼睛 叙述者 黑人妇女 长篇小说 小说文本 艾丽丝·沃克
- 约瑟夫·海勒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 10
- 《国外文学》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黑龙江冶金工业学校外语部 陈世丹 孟昭富 出版年:2003
- 关键词:约瑟夫·海勒 美国 小说 后现代主义 艺术手法 《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后一幕》 黑色幽默 语言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