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明清时期    明清    契约文书    唐代    傅衣凌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建筑类    

被引量:794H指数:16北大核心: 65 CSSCI: 97 RDFYBKZL: 2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秦汉农业:精耕细作抑或粗放耕作
1
《历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际平  出版年:2001
秦至东汉中期 ,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由锄、锸耕向犁耕过渡时期。东汉后期或魏晋南北朝 ,北方中原地区始进入牛耕时代 ,南方还要晚一些。《吕氏春秋》、《胜之书》等所说的先进耕作制度只是农学家的提倡 ,远未在全国普遍推广 ,当...
关键词:秦汉 东汉后期 生产工具  农学家 中原地区  魏晋南北朝  《吕氏春秋》 普遍  一般  汉中  
汉代内郡的吏员构成与乡、亭、里关系──东海郡尹湾汉简研究
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际平  出版年:1998
尹湾出土的西汉东海郡《集簿》、《吏员簿》表明,内郡郡级机构吏员为太守、都尉、丞、年史、属、书佐、啬夫。丞以上为长吏,年史以下为少吏。其中卒史与属为秩百石。书佐、啬夫不及百石。县级长吏为令(长、相)、丞、尉,其余为少吏。官...
关键词:汉内郡  少吏  乡里 邮亭  尹湾汉简
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3
《历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钞晓鸿  出版年:2002
本文以地方志为基本资料进行考察 ,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广义的“奢靡”观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界定 :一、某事项的花费超过该事项的基本需要。二、某些不正当、不应有的消费项目与活动。三、某消费与个人 (或部分人 )的收入不相称。四、...
关键词:变化表现  正当  默认 观念  有限性 合理性  工商业 地方志 明清社会 仪式  
福建人口迁徙论考
4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林汀水  出版年:2003
上古时候 ,福建地旷人稀 ,住的是闽越人。至宋 ,历经多次大规模的移民入闽 ,已成全国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之地。至是 ,又开始大规模地向外移民。而移入福建的人 ,按照传统的说法 ,都是来自中原。但经细考 ,多数应属...
关键词:福建  人口迁徒  上古时代 考证  移民
“调均贫富”与“斟酌贫富”──从孔子的“患不均”到唐代的“均平”思想
5
《历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陈明光  出版年:1999
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代均平思想尤其是赋役均平思想及其措施的传承脉络,指出唐代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所谓“均平”,其思想来源和经济内容都基本相同,系承袭前代的“调均贫富”和“斟酌贫富”,即要求根据贫富差别相应承担不同的赋役负担。...
关键词:均平 均贫富 相对平均主义  唐末农民起义 租庸调制 “均”  孔子 贫富差别 土地占有  思想范畴  
海洋迷失:中国史的一个误区
6
《东南学术》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国桢  出版年:1999
关键词:海洋捕捞 海洋活动  中国史 海洋文明 海洋文化  以海为田  海权论 中国海洋  海洋农业 传统史学
十六世纪东南中国与东亚贸易网络
7
《江海学刊》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国桢  出版年:2002
本文勾勒了 16世纪中国东南海区与东亚贸易的大致情况。作者认为 ,随着海洋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相互间的贸易往来 ,打破了原来洲际阻隔的局面。这一时期以漳州海商为先锋的东南海洋力量突破明朝的海禁崛起 ,同时 ,葡萄牙和日本倭寇...
关键词:16世纪  中国  东南海区  贸易网络 东亚  国际贸易史 出口贸易 葡萄牙  
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
8
《东南学术》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国桢  出版年:2004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海洋世纪的出现,是世界历史演变的结果。但是,重新反思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史学论述存在的盲点。由此可见,海洋史学的问题意识,在于拷问海洋世界在世界历史体系和结...
关键词:海洋  发展  史学
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
9
《文史哲》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王日根  出版年:2006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
关键词:明清时期 社会管理 自域  共域  官民关系
论中国永佃权的基本特征
10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 杨国桢  出版年:1988
永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租佃形式,它盛行于明代中叶之后,延续于清代、民国时期。采用永佃形式租佃地主土地的佃农,在不欠租的条件下,有永远耕种的权利,我们把它称之为永佃权。中国经济史学界对永佃权的由来和性质曾做过许多探讨...
关键词:永佃权 基本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一田二主  永佃制 租佃形式  民国时期 田面权  中国传统  佃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