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咸宁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语文教学    乡村小说    普通话    嘉鱼方言    阅读教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262H指数:7北大核心: 29 CSSCI: 15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戏曲丑角的舞台特征和舞台功能
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咸宁学院中文系 陈志勇  出版年:2006
戏曲丑角是备受我国观众喜爱的角色,这与丑角独特的舞台表演紧密相连,也与丑角给观众以滑稽之趣、灵动之美的舞台感受紧密相连,同时也与丑角追求娱乐、丑刺、调剂的舞台功能紧密相连。文章从丑角的舞台表演入手,重点探讨了丑角的舞台特...
关键词:丑角 表演艺术 舞台特征  舞台功能  
老郎神信仰的民间考察
2
《江西社会科学》咸宁学院中文系 陈志勇  出版年:2007
本文通过考证,将老郎神信仰形成的时间,从传统认为的清代推前至明代中晚期,并认为老郎神信仰的生成,是一个将老郎祖师不断神格化的过程。同时,从民间的角度出发,以老郎庙的建立和老郎会的举办为考察基点,探讨了老郎神信仰行业化、世...
关键词:老郎神  老郎庙  老郎会  祖师信仰  
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学生实现主体性
3
《中学语文教学》湖北咸宁学院中文系 夏红星  出版年:2005
多年来,教学中要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已然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虽然嘴上都会说,但在实践中到底如何做,却不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于是出现了许多打着“发扬学生主体性”的旗号,其实却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事情。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 语文教学 中学  师生关系 话语权
外国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初探
4
《咸宁学院学报》咸宁学院中文系 何岳球  出版年:2003
本文系统回顾了“五四”运动前后、建国后及新时期语文教材的历史。自 2 0世纪 2 0年代外国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 ,历经了一条坎坷之路 :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由单一到多元 ,由工具性到人文性、由不自觉到自觉 ,直到在...
关键词:外国文学 中学  语文教育 语文教材 历史  作品比例  
“止戈为武”——从《诗经》战争诗歌看先秦之尚武精神
5
《咸宁学院学报》咸宁学院中文系 洪春华 周文  出版年:2003
针对《诗经》中有关战争方面的诗歌 ,从战争诗歌对战争的各个侧面的描写中所体现出来的先秦人的尚武精神 ,从多个视角作了详细的分析 ,并且对于先秦之尚武精神的成因及其实质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诗经》 战争诗歌 先秦 尚武精神 成因  实质  
徘徊在“五四”文学传统与战时文化规范之间——论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
6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咸宁学院中文系 万国庆  出版年:2003
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 ,始终艰难地徘徊在五四文学传统和战时政治文化规范之间。作家试图寻找出一条既不背离自我艺术个性 ,又顺乎时代要求的创作之路 ,其间有可喜的收获 ,也有苦涩的教训 ,其创作道路和作品文本呈现出的矛盾性、复...
关键词:五四文学传统 战时文化规范  丁玲  
论戏曲丑角舞台表演的文化意蕴
7
《长白学刊》咸宁学院中文系 陈志勇  出版年:2006
丑角是喜剧的主角。中国古代戏曲丑角的舞台表演,是节日聚戏狂欢的延续。它暗合了国人狂欢的理想,但又仅仅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静态狂欢。戏曲丑角的舞台表演,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深深根植于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之中,是一种独特的戏...
关键词:丑角 舞台表演 狂欢心理  文化传统
近20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的选材概况
8
《咸宁学院学报》咸宁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何岳球  出版年:2003
2000年版中学语文教材较之1983年版的教材,在外国文学的选材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兼顾了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比例,所选文章的体裁丰富多彩,多种流派作品闪亮登场,选文范围大大拓展,选文的思想内容更趋合理,与时代联系更为紧密...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 外国文学 选材  
新时期体育兵败与报告文学
9
《咸宁学院学报》咸宁学院中文系 魏一峰  出版年:200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接连兵败,以此为题材形成了大量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针对政府主导型的体育管理模式、竞技体育为核心的体育体制、支配体育行为的非体育观念等体育问题表达强烈的改革意识。文章认为体育体制...
关键词:新时期  体育体制 体育兵败  报告文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以贾平凹、阎连科和陈应松为个案
10
《文艺评论》湖北咸宁学院中文系 陈国和  出版年:2008
据有关学者考察,当代性这一概念最初由别林斯基提出。别林斯基在《论巴拉廷斯基的诗》中说:“在构成真正诗人的许多必要条件中,当代性应居其一。”这一概念的时代特色很鲜明,不同时代当代性显然有着不同的内涵。正因为如此,王东明认为...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  当代性  乡村小说 贾平凹  陈应松  阎连科  个案 别林斯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