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宗教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道教    佛教    房中术    哲学    道家    

研究学科:哲学类    交通运输类    机械类    

被引量:43H指数:4北大核心: 13 CSSCI: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道家幸福观的内容、特点及其当代意义
1
《中国道教》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杨玉辉  出版年:2011
从今人对幸福的理解来看,幸福无非是美好生活的体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从古到今天天都在追求幸福,而道家所提出和实践的整套思想观念其实也是一种幸福观,即应该如何理解幸福和实现幸福的观念。在今天看来,道家不仅提出了一整套对...
关键词:幸福观 道家 意义  当代  美好生活  思想观念  人生幸福  幸福生活  
论我国的宗教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2
《中国宗教》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杨玉辉  出版年:2012
宗教文化资源是当今中国社会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运用,使其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宗教文化资源首先是一种宗教信仰资源,人们掌握了宗教的思想理论就愿意为宗教事业做出奉献,
关键词:宗教文化资源 开发  社会发展服务  中国社会 宗教信仰 思想理论  财富
道教房中术与性科学
3
《中国性科学》重庆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刘康乐 韩琳  出版年:2006
房中术是关于性技巧的男女合气之术,来源于古代的神仙方术,后来为道教所吸收,演变为一种男女双修的阴阳丹法。由于房中术存在的一些糟粕,被封建卫道者所斥,流于神秘化。实际上,如果对传统文化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客观全面考察房中术...
关键词:道教 房中术 性卫生 性科学
佛教与道教人学观之比较
4
《宗教学研究》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杨玉辉  出版年:2007
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佛教主张人是由一种身与心的统一体;而道教则认为人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在人生价值观上,佛教强调人生万般皆苦,惟有学佛修道,明心见性,方能摆脱世间的痛苦;道教则强调人终有一死,惟有学道修仙,才能不死成仙。...
关键词:佛教 道教 人学观 人的本质  价值观 修行观
南宋至元代南方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关系研究
5
《自然辩证法研究》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杨子路 杨玉辉  出版年: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道教科技文献的整理与思想研究"(08JJD730047);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WU1409326);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南宋金元之际是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道教又一次进行重大变革的时代。过去学术界已经注意到这一时期道教思想、组织与传统数学的密切关联,不过研究的重心则集中于北方道教(主要是全真道)与天元术的关系上,对于南方道教与数...
关键词:南宋金元  南方道教  中国传统数学 宗教与科学  
敦煌与五台山——文殊信仰的互动
6
《五台山研究》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冯永昌  出版年:2008
中国佛教信仰中,菩萨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殊信仰是菩萨信仰的一个典型。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传入而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文殊信仰缘起于敦煌,兴盛于五台;五台文殊信仰又反过来影响了敦煌。在这一过程中,敦...
关键词:文殊信仰 敦煌  五台山  佛教中国化
僧肇《物不迁论》的哲学思想
7
《五台山研究》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项运良  出版年:2008
《物不迁论》是阐发般若性空学说,以"即动即静"之义阐明"即体即用"之理论。物不迁,即物象虽有生起、流转等现象,然其本体永恒不迁(不动)。事物的存在只是当下的,转瞬即逝的,不会从古至今,也不会从今返古,各性只住于一世,事物...
关键词:空  自性 动静  物不迁 时空观
汉中地区的巫鬼遗风与民间信仰
8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杨玉辉 韩琳  出版年:2006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
关键词:汉中  巫鬼遗风  民间信仰
《老子》首章新探
9
《铜仁学院学报》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崔永波  出版年:2007
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老子》首章:第一个"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意指世界的本体和本源、根本规律和根本法则;第二个"道"不是言说之意,而是第一个"道"字的动词化,即体悟、发现和遵循;第三个"道"和第一个"道"的意...
关键词:《老子》首章  道  常  玄  新探  
试论宗教和哲学的关系
10
《科教文汇》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崔永波  出版年:2007
宗教的本质,在于对神的信仰,具有绝对性;哲学的本质则是一种理性思维,是批判性的。宗教和哲学似乎是水火不容的关系,然而两者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吸收、借鉴与利用。
关键词:宗教 哲学 关系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