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大学文学院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宗教    信仰    宗教社会学    社会性    中国宗教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85H指数:5北大核心: 13 CSSCI: 12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信仰与暴力--关于宗教恐怖主义的一般理论
1
《宗教学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刘义  出版年:20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五期)“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J50106)的资助
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宗教成为了所谓"第四波恐怖主义浪潮"的主要动力。宗教与恐怖主义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这既体现于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又可以从宗教体系本身找到根源。宗教恐怖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宇宙战争"、"表演...
关键词:宗教 恐怖主义 信仰 暴力
社会化,还是世俗化?——中国当代佛教发展的社会学审视
2
《学术月刊》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李向平  出版年:2007
中国当代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日呈复杂。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特征表面上类似世俗化,因而常常遭遇所谓世俗化的批评。其实,这并不能用西方宗教学理论中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来加以审视。中国佛教的当代发展并不是所谓的...
关键词:世俗化 社会化 人间佛教
中国人的信仰认同模式--以儒教信仰为中心
3
《社会》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大学 李向平 石大建  出版年:2008
英语中的"宗教",就西方基督教而言,是一种制度宗教;汉语中的"宗教",则不一定指称宗教制度。中国儒教当然不等同于西方语义中的制度宗教,但无疑是一种具有宗教特征的信仰结构。杨庆堃所谓"扩散宗教"的概念,与本文讨论的中国"信...
关键词:儒教现象  信仰认同  整体性认同模式  个人认同模式  
宗教与全球治理:一个跨宗教的比较视角
4
《世界宗教研究》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刘义  出版年:2010
上海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项目“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上海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B.37-0102-08-005)资助
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宗教观念自身来看,宗教在和平与冲突中的角色是矛盾的。具体说来,每种宗教都包含和平的因素,同时却又常常成为冲突的动力。然而,这一矛盾的角色却促成了宗教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机制...
关键词:宗教 治理  公民社会 秩序
儒教宗教论的再讨论——中国宗教社会学的视角
5
《齐鲁学刊》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李向平  出版年:2006
“儒教是否为宗教”的几十年争论,焦点集中在儒教是否有一个至上神,是否存在以此为中心的宗教制度或组织。实际上,即制度即分散的社会存在形式,决定了中国儒教的关系主义宗教模式,进而摆脱了以至上神为核心的宗教定义方式,决定了儒教...
关键词:儒教 关系主义 宗教模式  
当代中国基督教的“堂—点模式”——宗教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视角
6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学院 李向平 吴小永  出版年:2008
基督教的公共价值观是一个应当是如何的问题,而基督教的社会性则是一个本来是如何的问题。这就是说,一个宗教体系的社会性,直接制约着该宗教体系的公共性,左右着这个宗教体系的公共价值关怀及其社会表达形式。在现代社会结构里,凡是具...
关键词:宗教社会学 基督教 公共价值观  社会性 公共性
中国佛教的和谐理性模式——从“心”开始的功德本体论
7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学院 李向平 王莹  出版年:2007
中国佛教从“心”开始,讲求的是一种方法论,构建一种心心相印的和谐理性模式。它强调的“同其心而和合为尚”的“价值关联模式”,能够为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宗教信徒,提供一个处理国家、社会、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基本理路。它能够从自心净...
关键词:佛教 心心相印 功德本体  公共逻辑  
“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闽东地区顶头村的宗教生活
8
《东岳论丛》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 李向平  出版年:2003
历史或历史事件本身,往往可以表现为一种知识权力,制约着后来者;或者转化成为一种必须通过今人的活动方式才能够予以再生的社会资本。通过对闽东地区顶头村村民的宗教生活的调查,表明他们已经比较温和妥当地处理了天主教信仰与佛教信仰...
关键词:“礼仪之争”  道明会  佛教 宗教生活 中国化  
镶嵌型的公共宗教——传统中国的政教关系之社会学解读
9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学院 李向平 陈彬  出版年:2006
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把宗教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架构之中,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的结合。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为世俗权力与精神权...
关键词:宗教社会学 世俗权力  精神权利 公共崇拜  私人信仰  
中国人的另一种信仰危机?——“少林寺现象”引发的宗教社会学问题
10
《河南社会科学》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李向平  出版年:2007
"少林寺现象"作为佛教与社会关系的本质呈现,对中国佛教而言,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们构成了当代中国人另一种形式的信仰危机。同时,它们亦引出了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的重大命题:中国人对佛教信仰的传统认同方式,中国社会对佛教的传统认...
关键词:“少林寺现象”  信仰危机 佛教变革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