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叙事策略    哈代    诗歌    旅行文学    康拉德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536H指数:11WOS: 13 北大核心: 60 CSSCI: 58 RDFYBKZL: 1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多元文化杂交时代的民族文化记忆问题
1
《外国文学评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德明  出版年:2001
世界文化正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权力之争 ,同时也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加速的文化杂交过程。在这个多元文化既冲突又杂交的时代 ,如何保持民族文化个性 ,以健全的心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已成为当代中国人文学者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 ...
关键词:多元文化杂交时代  民族文化记忆 民族文化个性  主体构成  “他者性”  文化身份认同
《藻海无边》的身份意识与叙事策略
2
《外国文学研究》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德明  出版年:2006
加勒比女作家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以夏洛特·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为故事蓝本重写或“回写”了罗彻斯特先生的前妻,疯女人安托瓦内特/伯莎的故事。作家采用了双重乃至多重声音交替叙述的策略,使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伯莎从被表...
关键词:简·里斯《藻海无边》  叙事策略 文化身份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
3
《外国文学评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吴笛  出版年:2002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主题。单纯歌颂美貌以及友谊和爱情并非这部作品的本意 ,在十四行诗集中 ,无论是美还是友谊和爱情 ,都受到时间的制约。莎士比亚力图通过对艺术、爱情等超越时间之物的探寻 ,来超越人的生...
关键词: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 诗集  探寻  无情 主题  爱情  越人 友谊  自信  
论哈代的创作中鸟的意象
4
《外国文学研究》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吴笛  出版年:2001
哈代的作品中 ,鸟的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方面 ,时常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哈代作品中的鸟的意象反映了该作者悲观主义的自然观 ,他善于通过鸟的意象 ,表现对大自然的双重的感受力 ,鸟不仅具有浪漫主义的希冀 ,而且是大...
关键词:意象 哈代 画龙点睛 苦难  悲观主义 悲剧命运 作品  反映  命运观 自然观  
悬置于“林勃”中的幽灵——解读《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5
《外国文学研究》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德明  出版年:2003
本文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出发 ,对 V· S·奈保尔的主要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作了解读。小说通过主人公一生对房子的寻求揭示了后殖民社会人群普遍所处的“移位”的生存状态。这种寻求不仅仅是迫于生存压力对安身立命之所的追...
关键词:V@S@奈保尔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移位  文化身份认同
空间叙事、现代性主体与帝国政治——重读《鲁滨孙漂流记》
6
《外国文学》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德明  出版年:2007
从空间诗学和空间政治的角度看,《鲁滨孙漂流记》提供了一个西方现代性展开的初始场景。小说中的空间建构与主体的形成同步进行,空间的生产与文化的定位互补互动。鲁滨孙在谋划生存、构建空间的同时,发展出一种比笛卡尔的“我思”更为实...
关键词:《鲁滨孙漂流记》 空间生产  文化定位 主体性 现代性  
《红与黑》:欲望主体与叙事结构
7
《国外文学》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德明  出版年:2002
本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红与黑》中欲望主体和叙事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小说主人公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和被动的自恋欲望造成他的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 ,也影响了他与他人的正常关系的建立。欲望主体徘徊在“想像...
关键词:欲望主体 主人公 《红与黑》 小说  叙事结构 象征  反抗 他人  镜像阶段 拉康  
追寻斯芬克斯因子的理想平衡——评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8
《外国文学研究》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吴笛  出版年:2014
聂珍钊教授的新著《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不仅以伦理选择为基础,在理论上对文学伦理学批评作出了重要的梳理和构建,而且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术语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为建立我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拓展了空间。其中与"自然选择"和"伦理选...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聂珍钊  伦理选择 斯芬克斯因子  文学伦理学批评
《米格尔大街》的后现代、后殖民解读
9
《外国文学研究》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德明  出版年:2002
本文从后现代和后殖民理论出发 ,对 2 0 0 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V.S.奈保尔的早期作品《米格尔大街》作了分析。认为整部小说以“伪自传体”形式 ,采取后殖民文学的双重视角 ,精心塑造了一系列边缘人形象 ,着重揭示了...
关键词:边缘人  独特  早期作品  后殖民文学 V.S.奈保尔 反抗  拯救  后现代 自传体 宗教  
从《福》看后殖民文学的表述困境
10
《当代外国文学》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 张德明  出版年:2010
国家"十一五"规划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现代英国旅行文学研究>(批准号08BWW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南非作家J.M库切的《福》是对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的重述或改写,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后殖民文学面临的表述困境:既要借助经典的话语力量为自己增势,又试图通过颠覆经典形象、话语和结构模式来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由此形成后...
关键词:J.M.库切 《福》 后殖民文学 表述困境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