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批评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学    大众文化    中国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    美学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建筑类    轻工类    

被引量:227H指数:6北大核心: 51 CSSCI: 55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恶搞文化”的症候分析
1
《南方文坛》同济大学文法学院文化批评研究所 王晓渔  出版年:2006
2001年5月,周星驰应邀到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众多学子趋之若鹜,这一事件标志着“大话文化”正式进入文化精英的视域。2006年初,一个叫做胡戈的青年截取陈凯歌《无极》中的片断,把它重新加工成一档“法治在线”节目《一个馒...
关键词:文化精英 百年纪念  北京大学  陈凯歌  周星驰 网络
转型社会的哄客意志
2
《中国新闻周刊》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06
在“精神变态”的虐猫者之后,网民们又一致对据称勾引了某网友妻子的“第三者”铜须展开揭私讨伐——然而,任何剥夺个人自由的民主。
关键词:转型社会 意志 “第三者”  非正义 民主 精神  
国家修辞和文学记忆——中国文学的创伤记忆及其修复机制
3
《文艺理论研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07
关键词:国家修辞  母亲叙事  多重反讽  
在场的、动态的和本土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变迁中的“大众文化”,方法论的“文化理论”在场的“文化批评”
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张闳  出版年:2005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活跃于中国学术界和批评界,几成显学。但这个虽来自于域外、却具有本土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理论或“学科”,似乎并没有如其外观显现的那样,获得预期的效果。一种批判反思性的理论,自身却成为批判反...
关键词:文化研究 文化批评 大众文化 “中国学派”  文化想象
文学的终结和蝶化
5
《文艺争鸣》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08
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经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遍及全球的争论,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菜辛,这位88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代表了...
关键词:文学所 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耶鲁大学  女权主义文学 20世纪中叶  文学终结 文学精神 耐人寻味
大片的帝国暴力美学
6
《中国新闻周刊》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07
中国“大片”中的权力美学正在被抬升。民众掏钱购买这种视觉教科书,从中学习各种反面的道德经验。
关键词:帝国暴力美学  中国电影史 《十面埋伏》 《夜宴》 投资额 生产模式  象征意义  
器物神学:膜拜、恋物癖及其神话
7
《文艺争鸣》同济大学文化与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10
一、器物神学及其相关领域 器物神学 器物神学旨在探究器物的神性、器物神话叙事的结构,以及器物作为神学符号的历史变迁。器物最初总是被当作神性学说(神圣知识)的载体,而后才升华为信仰的客体。龟版是一个这方面的范例。它原先...
关键词:古器物 神话叙事 神学 恋物癖 历史变迁  神性 神圣  
秽语爆炸和文化英雄
8
《中国新闻周刊》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06
韩寒的系列短文迅速扩大为一场风格粗鄙的战争,并引发互联网民众的秽语狂欢。韩寒就此成了董存瑞式的文化英雄。它所引发的秽语崇拜,势必与戏仿和反讽一道。
关键词:朱大可  《秽语爆炸和文化英雄》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杂文
上海世博的器物叙事——器物文化遗产的遗忘、拯救与复兴
9
《河南社会科学》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10
器物是经过人类加工的一种物质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器物"必然和"非物"一起形成二重组合。在资本主义科技和工业复制时代到来之后,乡村手工业作坊及其技术开始湮灭,旧式工匠带着祖传的技能相继谢世,老式器物向人的日常生活告别。"...
关键词:器物叙事  非物文化  器物体系  历史记忆
走出中国电影的文化瓶颈
10
《电影艺术》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出版年:2014
从工具化到市场化,中国电影已经完成自身的有限转身,电影大规模盈利的梦想正在实现。但是,尽管市场化已经十年有余,而中国电影人竭力模仿好莱坞拍摄方式,大量聘用好莱坞人才,也学到某些好莱坞技术,却始终没有实现走向国际化的夙愿,...
关键词:中国电影 文化精神 好莱坞  拍摄方式  世界市场  民族精神 市场化 工具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