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铝塑复合管    塑料    复合管    橡胶机械    动态硫化    

研究学科:

被引量:107H指数:7北大核心: 10 CSCD: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橡胶改性PP共混体系的研究
1
《塑料工业》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郭红革 谢雁 葛涛 李玮  出版年:2001
本文研究了SBR/PP共混比、硫化体系、不同橡胶以及增容剂对橡胶 /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得出 :橡塑比 (SBR/PP)在 30 / 70 ,采用半有效硫化体系 (CZ/S)时 ,所制得共混物力学性能较好。共混...
关键词:丁苯橡胶 乙丙橡胶 丁腈橡胶  聚丙烯  动态硫化 共混体系 橡胶 改性
ABS/PVC共混改性的研究
2
《中国塑料》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 杨金平 梁吉 葛涛 刘新民 郭红革  出版年:2002
考察了PVC含量对ABS/PV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共混体系的性能 ,在体系中分别加入CPE、MBS做为第三组分。通过性能比较 ,发现MBS可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为了增加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 ,加入助...
关键词:ABS/PVC 共混改性 研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聚氯乙烯 增容剂
动态硫化法制备SBR/PP共混物的研究
3
《橡胶工业》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 郭红革 邵长虹 谷勤翠 傅政 潘炯玺  出版年:2000
采用动态硫化技术 ,在双辊开炼机上制备SBR/PP共混物 ,并研究不同硫化体系、共混比、混炼时间、炭黑用量、环烷油用量和流动助剂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低结晶度且熔融指数小的PP与SBR共混 ,采用半...
关键词:SBR PP  共混物 动态硫化 聚现烯  热塑性弹性体
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共混的研究
4
《中国塑料》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 杨金平  出版年:1999
分别选择了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和高氯化聚乙烯与聚乙烯共混,利用Brabender对共混物的相容性作了分析,对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的共混比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利用红外光谱对氯化聚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氯化聚乙烯弹性体和...
关键词:聚乙烯 氯化聚乙烯 共混比 改性
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5
《橡胶工业》青岛宏达塑胶总公司;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 张勇 郭红革 李良  出版年:2001
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不同类型SBR及不同硫化体系对动态硫化SBR/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SBR/PP共混物的最佳共混比为 6 0 / 40 ;E SBR/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稍好于S SBR/PP共混物...
关键词:SBR PP 共混 动态硫化 力学性能 丁苯橡胶 聚丙烯  
铝塑复合管的现状与发展
6
《塑料科技》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 潘炯玺 王斌 段予忠  出版年:1998
1前言塑料管材产生于30年代,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塑料管材与金属管材(铁管、紫铜管、不锈钢管)、水泥管材、陶瓷管材等相比,具有重量轻、耐腐蚀、不生锈、易着色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日用等各个领域。目前,...
关键词:铝塑复合管 塑料 管材
啮合型双螺杆输送及混合性能评价
7
《化工装备技术》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研究所 柳和生 吕柏源  出版年:1995
比较了挤出工程中的单螺杆,啮合同向、异向双螺杆的输送和混合性能的差异,为认识啮合双螺杆的工作机理和选用双螺杆提供了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输送  混合  塑料 双螺杆挤出机 挤出成型
聚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概述
8
《塑料科技》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 郭红革  出版年:2000
聚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是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已在许多方面取代了传统热固性橡胶。本文综述了各种类型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研制单位。
关键词:聚丙烯 热塑性弹性 橡胶共混
NR/EPDM/PP三元共混热塑性材料的性能研究
9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谷勤翠 郭红革 楚师强 潘炯玺 傅政  出版年:2000
对 NR/EPDM/PP三元共混体系的硫化剂用量及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在研究 NR/PP和 EPDM/PP二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用量的基础上确定了 NR/EPDM/PP 三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的用量;基于NR与EP...
关键词:动态硫化 共混 NR PP DPDM  热塑性弹性体
从摩擦学的角度探讨提高挤出机生产能力的途径
10
《橡胶工业》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研究所 李勇  出版年:1998
根据建立的混合模型讨论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挤出机生产能力的新途径:(1)挤出机温度控制装置采用温水冷却,使挤出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2)通过提高挤出压力,使实际接触面积趋于轮廓接触面积,从而使粘附摩擦力增大并趋于稳...
关键词:挤出机 摩擦学 粘弹性 高聚物 挤出成型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