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混凝土    抗冻性    数值模拟    层状地基    参数识别    

研究学科:建筑类    经济学类    矿业类    自动化类    航空航天类    

被引量:509H指数:11EI: 18 北大核心: 36 CSSCI: 1 CSCD: 3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
1
《建筑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 刘煜 Deo Prasad  出版年:2003
本文介绍了当今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的一般内容与方法, 并分析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 建筑评价 建筑环境 交通规划 选址规划  
Python语言和ABAQUS前处理二次开发
2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 钟同圣 卫丰 王鸷 智友海  出版年:2006
采用Python脚本语言二次开发ABAQUS的前处理模块,讨论了ABAQUS的脚本接口和对象模型在二次开发中的作用和调用流程.通过开发Python脚本程序控制ABAQUS的建模和划分网格的过程,有效地解决了包含大量重复单...
关键词:ABAQUS 二次开发 前处理 PYTHON语言
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研究 ( EI收录)
3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张德思 成秀珍  出版年:2000
通过试验研究 ,探讨了强度等级、引气量水平、水灰比等因素对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影响。研究指出 ,混凝土的引气量和强度是影响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的决定因素。满足抗冻性要求的引气量取决于相应的混凝...
关键词:混凝土 抗冻性 粉煤灰 引气量 耐久性
矿渣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和抗冻融耐久性研究
4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张德思 成秀珍  出版年:19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强度等级的矿渣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7 d,28 d,90 d,180d,365 d 龄期的抗压强度,研究了矿渣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试验表明,强度等级、养护条件、矿渣掺量等因素对矿渣混凝土的强度、...
关键词:矿渣混凝土 抗冻性 强度  养护条件 耐久性
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断裂数值模拟 ( EI收录)
5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 徐菁 吴子燕  出版年:2003
在细观层次上 ,应用蒙特卡洛法 ,在二维平面上建立了混凝土多边形骨料随机分布结构模型。对该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 ,根据最大周向正应力准则 ,以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试件为例 ,进行了开裂过程的模拟 ,得出了裂纹在基质、骨料及界面...
关键词:混凝土 界面  断裂  有限元方法 数值模拟
对复合地基设计方法的几点探讨
6
《工程勘察》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 韩煊 王玉娥  出版年:2000
本文首先对目前通用的承载力设计的面积比公式和应力比公式及其设计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讨论 ,并提出了利用褥垫层技术对承载力进行优化设计的思路。然后结合数值分析手段 ,从理论上探讨了两种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应力折减法和复合模...
关键词:复合地基 敢  承载力 设计方法
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
7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张德思 成秀珍  出版年:1999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强度等级、引气量、水灰比、粉煤灰品质等因素对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引气量和强度是影响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的决定因素,满足抗冻性要求的引气量取决于相应的...
关键词:混凝土 抗冻性 粉煤灰 引气量 强度  耐久性
引气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研究
8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成秀珍 张德思  出版年:19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79024)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强度等级、引气量水平、水灰比等因素对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影响.研究指出,混凝土的引气量和强度是影响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的决定因素.满足抗冻性要求的引气量取决于相应的混凝土强...
关键词:混凝土 抗冻性 粉煤灰 引气量 强度  
古塔动力性能试验
9
《工程抗震》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 文立华 王尚文 刘洪兵  出版年:1995
本文阐述了古塔动力性能的测试方法,测试了陕西法王塔的动力性能,得到了它的前四阶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
关键词:古建筑 古塔  抗震 动力性能 试验  
技术进步与城市空间创新
10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 钱小玲 王富臣  出版年:2001
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是特定社会形态的反映 ,而社会形态的形成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技术进步是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技术的重大突破导致出现新的社会形态 ,更新了的社会形态为城市空间的创新提供了动力与条件。技术的进...
关键词:技术进步 社会形态 城市空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