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传媒    小说    词体    纯文学    负面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46H指数:4北大核心: 17 CSSCI: 16 CSCD: 1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消解还是重构?——传媒对文学的双重影响
1
《人文杂志》兰州大学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李明德 张英芳  出版年:2005
文学作品的传播需求使得文学与传媒建立了一种关系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传媒从中介和工具的地位转变为功能主体的建构性力量。文学与传媒的关系的转变对文学在当下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新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传媒 双重影响  重构  消解 关系体系  文学作品  市场经济  二者关系 双重效应  建构性 革命性 负面
重构民间性与大众化:延安时期秧歌剧的革新及传播
2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兰州大学文学院 杨琳  出版年:200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ZW049);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06J010Z)资助.
新秧歌剧运动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知识分子的民间化走向以及重构文学大众化的文化姿态。民间艺术形式与抗战、革命主题的高度契合,新的话语言说方式与地域文化形态的对接交融,广场演出的大众狂欢传播...
关键词:延安秧歌剧  民间性 大众化 重构方式  传播效应  
技术伦理视野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3
《中国软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陈夕朦 崔菁 赵秀文 魏子谦  出版年:2022
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类)专项科研项目“人工智能的工程伦理问题探究”(11913322000008)
人工智能技术正为人类社会的通讯、医疗、交通、产业制造等方面赋能。随着Web 3.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已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人工智能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认...
关键词:人工智能 机器技术  伦理治理
死亡能对抗什么——读方方的小说《出门寻死》
4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张英芳 李明德  出版年:2006
关键词:何汉  刘最  狗日  活着 晴川  我自己  就是你  她说  我不能死  就这样  
论“言意之辩”对魏晋文学创作的启示
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 张蓉  出版年:1999
“言意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对魏晋文学创作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促使刘勰等人科学地观察分析了文学创作中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审美感受很难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这种感受的表达又不能完全脱离语言。从而提出了含...
关键词:言意之辩 言不尽意 创作论 含蓄美
《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因
6
《船山学刊》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张蓉 王锋  出版年:2006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到了明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为代表,塑造了一系列鲜活、复杂的商人形象,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商人形象 《二拍》 《三言》 嬗变 文学作品  “三言”  白话小说 “二拍”  
整合资源 全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功能
7
《中国大学教学》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杨琳 何茂刚 程光旭  出版年:2010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历程,西安交通大学在提升素质教育基地功能方面,突出了优势资源的整合,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充分利用全校...
关键词:素质教育 资源整合
茨威格笔下的东方他者形象
8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 刘雅萍  出版年:2005
茨威格笔下的东方他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时代而异,随着东西方力量的对比变化,东方他者形象分别以理想化形象或负面形象出现,从整个东方他者形象体系来看,他者形象表现出概念化、极端化特点。其中晦暗的近现...
关键词:茨威格 东方他者形象  人道主义精神 欧洲中心主义 奥地利  比较文学形象学 文学评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之后现代性发微
9
《求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石油大学中文系;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陕西 王敬艳 焦垣生  出版年:20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在20世纪中国的文学舞台上经历了两度浮沉,社会学批评的前后两次式微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后现代语境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在创作主体、批评主体、真理、理性、"宏大的历史叙事"、文学经典、唯物史观...
关键词:后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  文艺批评
我看“于丹现象”
10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 焦垣生  出版年:2007
2007年8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于丹现象’的文化思考"座谈会。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又一经典范例的"于丹现象",凭借其内部蕴涵着的多重文化意义和文化思考,让它迅速越过了文化娱乐界限,无可争议地成为...
关键词:于丹  马列主义理论 解释学 陈独秀  罗章龙 张国焘  李立三  毛泽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