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苏州大学文学院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化    陶渊明    生态批评    卢梭    梭罗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62H指数:5北大核心: 6 CSSCI: 5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生态批评视域中“自然”的涵义
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文学院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鲁枢元  出版年:2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替"(03bzw007)
从生态批评的视野,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在历史演进、时代变迁的过程中阐释了"自然"的涵义,从而展示了"自然"这一常用词蕴含的异常丰富的内蕴,并希望藉此为生态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必要的参照。
关键词:自然  生态 生态批评 涵义
从“寻根文学”到“文学寻根”——略谈文学的文化之根与自然之根
2
《文艺争鸣》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鲁枢元  出版年:2014
“寻根文学”发轫于1984年年底由上海文学与杭州市文联在西湖边上召集的那个为期一周的座谈会。那次会议我被邀请参加,这里先抄录一段我当年的日记:(1984年12月12日)晨六时起,乘车赴杭州。车行四小时,与茹志鹃、许子东、...
关键词:寻根文学 文学寻根 自然  文化 上海文学 党组副书记 杭州市  小说创作
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兼谈消费文化、城市文化与美学的生活化转向
3
《文艺争鸣》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鲁枢元  出版年:2010
新世纪10年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先是掀起"文化"热,后来又渐渐冒出"生态"热,两股热潮尚未消退,谈论"文化生态"似乎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想一想,倒也顺理成章。哲学界有人认为,人类文化与地球生态始终是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
关键词:消费文化 生态文化 文化生态 城市文化 生活化  美学 地球生态 人类文化  
元问题:人与自然——关于陶渊明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
4
《文艺研究》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鲁枢元 马治军  出版年:20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演替"(03BZW007)阶段性成果
"人与自然"问题是一个"元问题",在时间上先于、在空间上笼罩其他所有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本。遗憾的是,现代人对它的解答长期处于层层迷误之中。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法国18世纪思想家卢梭、美国诗人兼学者梭罗,三位不同时代...
关键词:人与自然  元问题 陶渊明 卢梭 陈述  梭罗 古代诗人 18世纪  
物质的遮蔽和反物质主义的“战争”——勒克莱齐奥《战争》评析
5
《新东方》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卢志博  出版年:2009
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ezio,1940-),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08年10月9日,勒克莱齐奥以其“世界主义”的全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发表的颁...
关键词:《战争》 物质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  遮蔽 “世界主义”  著名作家 文学院  作品  
主持人的话:关于生态电影与电影生态的批评意向
6
《电影新作》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鲁枢元  出版年:2013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与人的心灵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过往的一个普遍说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严重地破坏了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环境,也窒息了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像马克斯·合勒这样的大哲学家就曾经说过:人...
关键词:自然生态环境 主持人 电影 意向  批评  人类社会 科学技术  精神生活  
“深绿”的突围——复杂性生态哲学初探
7
《新东方》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王耘  出版年:2008
借观“深绿”生成的缘起可以知道,“深绿”形成的初衷正在于其对“浅绿”形上体系的否定与超越。如果说“浅绿”是一种对现代性社会以来的科学理性中技术主义原则过度膨胀的解构,那么“深绿”则是一种对“浅绿”所依赖的传统的人本主义、...
关键词:生态哲学 复杂性  突围 技术主义 科学理性  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 现代性  
我的文学跨界研究
8
《文学教育》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鲁枢元  出版年: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设置了5大学术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仅只这个数字,听了就让人感到恐怖。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级学科 文学 国家标准  
与青少年朋友谈《歌德谈话录》
9
《文学教育》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鲁枢元  出版年:2011
歌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丰蕴有致的人,与他善于向别人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晚年,已经成为世界伟人的歌德,在日常谈话中还念念不忘自己曾经向别人学到了什么。他对爱克曼这个晚辈说:"人们老是在谈独创性,但是什么才是独创性!我们...
关键词:《歌德谈话录》 青少年 朋友 杰出人物  
文学的文化之根与自然之根
10
《文学教育》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生态批评研究中心 鲁枢元  出版年:2015
文学艺术与自然的渊源较之文化要更幽深、悠远。我在文艺学的课堂上曾经反覆地讲过这样一段话:人类在不会说话时就已经会唱歌,还不怎么会直立行走时就已经会跳舞,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已经会画画,黑格尔还说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也已经有了...
关键词:文学思潮 自然  文化 党组副书记 寻根文学 韩少功  茹志鹃 疗养院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