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宋代    佛教    考论    道教    禅宗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385H指数:15WOS: 4 北大核心: 359 CSSCI: 386 RDFYBKZL: 2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表述问题:文学人类学的起点和核心——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而作
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徐新建  出版年:2011
对于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而言,厘清什么是其学理的基本问题,关涉到它的基本定位和未来发展。本文由此出发,阐述文学人类学研究的起点和核心在于"表述",并分析了表述的两种类型:"身体之言"与"媒介之语"。文章强调以文学人类学视野...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 表述  学科 话语
酬唱诗学的三重维度建构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吕肖奂 张剑  出版年:20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唱和诗歌文化研究>初步成果(项目号11BZW048)
酬唱诗歌是诗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艺术书写。对酬唱诗歌的多维度研究构成了酬唱诗学。我们试图从文学维度、社会学维度与文化学维度构建酬唱诗学。文学维度力图突显的是酬唱诗歌独特的本质、功能与意义、审美取向与标准,建立自成体系的酬唱诗...
关键词:关系本位  酬唱诗学  文学维度  社会学维度  文化学维度  
“旅游中国”:四十年旅游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
3
《中国社会科学》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孙九霞 李菲 王学基  出版年:2023
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历程、特征和趋势的基础上,将“旅游中国”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突破将“旅游”与“社会”视为两个独立并行领域的二元思维,可对中国旅游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嵌交织的复杂图景展开更具整体性、...
关键词:中国社会变迁 中国旅游发展 旅游中国  旅游“融空间”  
苏轼的嗜石兴味与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
4
《社会科学研究》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周裕锴  出版年:2005
苏轼一生酷爱怪石 ,包括美石和丑石。对于他来说 ,怪石既是陶冶人格情操的“比德”的对象 ,也是归隐故乡和退避山林的虚拟替代物 ,甚至是人生虚幻不实的见证。苏轼嗜好怪石的兴味与其特有的辩证思维有关 ,“丑好相形”、“反常合...
关键词:苏轼  怪石  辩证思维 宋代文人 审美观念
诗中有画:六根互用与出位之思——略论《楞严经》对宋人审美观念的影响
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周裕锴  出版年:2005
唐前中国传统观念是五官各司其职,大乘佛教诸经论主张“六根互用”,《楞严经》对此身体哲学尤有发挥。北宋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和以惠洪为代表的僧人接受了《楞严经》“六根互用”的思想,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审美活动中,形成打通艺...
关键词:宋人 诗中有画 六根互用  出位之思 楞严经 通感
川剧展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6
《中华文化论坛》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丁淑梅  出版年:2011
近年来展演的川剧大戏,通过对历史与人性问题的拷问,对充满民间生活情调和地域风情的蜀地文化性格的重塑,不断激活增殖着川剧文化的传统价值和现代精神内涵,这种集成、精品、超越物质的活态传承对于川剧文化归属的意义重大;继起的川剧...
关键词:川剧展演  活态传承 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空间
法眼看世界:佛禅观照方式对北宋后期艺术观念的影响
7
《文学遗产》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周裕锴  出版年:2006
四川大学"九八五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
佛教禅宗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对北宋后期诗人观察认识世界的审美眼光颇有启发。本文讨论了宋诗人在佛禅哲学背景下所产生的若干全新的诗学概念和艺术观念,如由“万法平等”观生发出“妙观逸想”,将“周遍含容”观表述为“如春在花”,以“...
关键词:佛禅观照方式  审美眼光 诗学概念 艺术观念 北宋后期诗人  惠洪  
本命信仰考
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刘长东  出版年:2004
"本命"、"本命忌讳"在我国有悠久的信仰历史,且至今仍有迷信者,是今人熟悉的一种生活行为观念。本文考论本命信仰的文化背景与起源、本命年计算法、命理基础,以及各代的信仰情况。
关键词:本命  元辰  本命命理  本命信仰  
痛感的审美:韩愈诗歌的身体书写
9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周裕锴  出版年:2017
家族普遍的短寿引起韩愈的生存恐惧,由此而特别关切自身,其诗中出现大量身体词汇,显示出对身体器官组织的特殊嗜好。最著名的是关于牙齿的书写,其《落齿》诗标志着唐元和时期某种身体书写的转向。韩诗爱写极端的气候体验、丑怪的动物、...
关键词:韩愈诗  身体书写 痛感美学  语言的感性  身体与风格  
宋代《演雅》诗研究
10
《文学遗产》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周裕锴  出版年:2005
本文讨论了长期以来在文学史研究中被忽视的黄庭坚的《演雅》诗及其仿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认为黄庭坚与陆佃曾为史馆同僚,有若干证据表明,《演雅》的创作很可能受《埤雅》的启发,而其知识背景与创作动机则与元文学传统试图解构颠覆熙...
关键词:宋代 《演雅》  诗  文学研究 创作动机 知识背景 黄庭坚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