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青海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化    少数民族风情    汉语    民族    审美特征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165H指数:5北大核心: 28 CSSCI: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网络语汇”的组合理据分析
1
《语言教学与研究》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刘钦明  出版年:2002
本文考察了“非汉字符”、“混合字符”、“汉字符”等三类“网络语汇”组合结构情况 ,重点分析了汉字符“网络语汇”的“假借”、“合成”、“仿拟”、“译介”等组合现象。
关键词:组合理据  网络语汇 汉语 语言教学 词汇教学
论道教对魏晋志怪小说的影响
2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李冬梅  出版年:2004
魏晋时期是志怪小说兴盛的时代。志怪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话语角度 ,在文学王国中自成一体。综观其发展过程 ,道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宣扬教义的载体 ,志怪小说借道教在魏晋这一特殊的时期 ,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 ...
关键词:魏晋时期 志怪小说 道教 叙述方式  文学题材
西北少数民族“花儿”的审美意蕴
3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吕霞  出版年:1998
文章从审美的角度,对西北少数民族“花儿”进行了分析。认为“花儿”内容上的山野气息、美的人格、泪水意象、悲剧精神与形式上的豪迈、悠扬、忧怨、缠绵共同构成了其美学意蕴。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 “花儿”  美学
范成大田园诗论析
4
《青海师专学报》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王宝琴  出版年:2004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是远距离的素描或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以比以往诗人更加平等、更为亲切的态度,对农民生活作了广泛深入地描绘,散发出浓郁的农村气息。其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在反映农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观察的细腻、选材的精到...
关键词:范成大 田园诗 农民生活 农村气息  农事 组诗  民风 田园风光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探研
5
《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陈宗麒  出版年:2005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种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必须更新其汉语文学习观念,建立大语文观;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注重积累,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汉语文学习  更新观念  激发兴趣  
试论加缪《局外人》莫尔索形象之意义
6
《青海师专学报》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赵艳  出版年:2007
当代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笔下的“局外人”莫尔索以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勇气和胆略,对传统文明和现有社会做出了不同的定位,试图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寻找到失落的自我,探索出人类存在的精神价值。
关键词:回归  原始  遭遇  现代  
中学生审美心理特征与新时期语文审美教育
7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王宝琴  出版年:2005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心理特征 课程标准 课堂氛围
试谈卐的渊源及其审美特征
8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靳玉兰  出版年:1997
“”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符号,曾在世界许多古老民族中长期存在。关于“”的渊源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作了考证,众说纷纭。文章依据考古资料和苯教文献记述,就“”的渊源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探讨,进而提出“本源说”即由苯教“”符号演化而来...
关键词:■  渊源 审美特征
浅谈汉语比喻的民族文化性
9
《青海师专学报》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孔祥馥  出版年:2005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汉语比喻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体现汉文化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文章从三 个方面阐述了汉语比喻中蕴涵的民族文化,从而认为研究比喻民族文化很有必要。
关键词:汉语 民族 文化
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的妇女主义
10
《青海师专学报》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 李清  出版年:2009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沃克在《紫颜色》中的黑人妇女主义思想,即黑人妇女以女性内部的姐妹情谊为精神内核,以写信、缝纫、唱布鲁...
关键词:妇女主义 姐妹情谊 和谐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