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病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皮肤肿瘤    银屑病    皮肤恶性淋巴瘤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银屑病患者    

研究学科:

被引量:173H指数:6北大核心: 43 CSCD: 3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43例回顾性研究
1
《临床皮肤科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 王侠生 李慎秋 方丽华  出版年:1994
报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2~82岁。致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头孢菌素、青霉素为主),解热镇痛药(安乃近为主),磺胺药(SMZco)及抗痛风药(别瞟呤醇)等。皮损累及全身者36例(83.7%...
关键词:药物性皮炎 大疱性表皮松懈  
尖锐湿疣5种治疗方法的比较观察
2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 王家俊 拉希德 王侠生 陈军庞  出版年:1996
尖锐湿疣5种治疗方法的比较观察王家俊,拉希德,王侠生,陈军庞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邮政编码200040)为选择尖锐湿疣最佳疗法组合,我们比较了5种单一和联合疗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治疗前后免疫调节作用的改变,报告...
关键词:尖锐湿疣 治疗  
面部皮炎的病因学研究
3
《中华皮肤科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吴晓婕 王侠生 方丽华  出版年:1996
国家教委博士点课题基金
为了对面部皮炎的病因进行研究,我们选择了81例临床上无明确致敏物接触史的面部皮炎患者,对他们进行致病因素的调查,其中包括45例季节性,36例非季节性患者,并选择了17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168例化妆品皮炎患者作为病例对...
关键词:面部皮炎 皮炎 病因学 花粉 免疫球蛋白E
皮肤恶性淋巴瘤的分类:近代提案的分析和评价
4
《临床皮肤科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 邱丙森  出版年:2000
对皮肤恶性淋巴瘤(CML)的EORTC分类、恶性淋巴瘤(ML)的REAL分类、WHO分类建议以及修正kiel分类和工作规范分析比较,指出RORTC的原发性CML的分类系根据DCLWG积累626例的资料,提供了有关临床、治...
关键词:皮肤恶性淋巴瘤 CML ECRTC分类  REAL分类  
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研究
5
《临床皮肤科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抗生素研究所;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许庆芳 王侠生 张婴元 周乐  出版年:1997
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117株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头孢硝噻吩法检测淋球菌的β-内酰胺酶,结果显示117株淋球菌中没有1株产酶株,然而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只有40.17%。淋球菌对头孢三嗪、壮观霉素、阿齐霉素、...
关键词:淋球菌 药敏试验 抗生素
淋巴瘤样丘疹病
6
《临床皮肤科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 邱丙森  出版年:1999
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papulosis,LyP)虽少见但与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某些类型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HD)和皮肤CD30阳性淋巴瘤的关系...
关键词:皮肤肿瘤 淋巴瘤样丘疹病 病理 诊断治疗  
结节性类天疱疮2例
7
《临床皮肤科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杜卫 张学军 翁孟武  出版年:1994
结节性类天疱疮2例杜卫,张学军,翁孟武结节性类天疱疮(pemphigoidnodularis,PN)是类天疱疮的特殊类型,好发于老年女性,有丘疹。结节伴水疱,类似结节性痒疹,临床易误诊。我们曾见到2例PN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结节性 类天疱疮 诊断  
中波紫外线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8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 罗东辉  出版年:1996
中波紫外线是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中引起机体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光谱,对机体细胞免疫具有抑制作用。其发生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表皮郎格罕细胞的功能、形态,从而产生免疫抑制反应。也可能是通过角朊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α-肿瘤坏死因子、白...
关键词:紫外线 免疫抑制作用
皮肤恶性淋巴瘤新亚型及几种罕见的类型(二)
9
《临床皮肤科杂志》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 邱丙森  出版年:1999
3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cTcellymphoma)此瘤为限局于皮下组织、酷似脂膜炎的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1]。3.1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见于成人,患者平均年龄为47岁。皮肤...
关键词:皮肤肿瘤 恶性淋巴瘤 类型  
化妆品皮肤病因果关系评价方法的研究
10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王学民 江以宏 王海俊 王侠生 夏宝凤 乐嘉豫 方丽华 储蕙  出版年:2001
关键词:化妆品皮肤病 临床流行病学 CEDCD  因果关系 EMPCD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