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语言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X    语法化    汉语    构式    现代汉语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哲学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3,184H指数:27WOS: 23 北大核心: 207 CSSCI: 226 CSCD: 10 RDFYBKZL: 3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
1
《中国语文》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中文 刘丹青 徐烈炯  出版年:1998
本文为香港研究经费拨款委员会项目"汉语三种方言广东话;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参数变化"成果的一部分
"焦点"跟"背景"相对。以句内成分为背景的焦点具有[+突出]的特征,以句外话语成分或认知成分为背景的焦点具有[+对比]的特征。以此为参项,本文把"焦点"分为三类:自然焦点[+突出][-对比]、对比焦点[+突出][+对比]...
关键词:对比焦点  话题焦点  疑问焦点  句法成分 对比性  焦点标记  信息强度  汉语 背景  自然  
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
2
《当代语言学》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张谊生  出版年:2003
本文从共时平面描写和分析“V个VP”结构及其“个”的性质类别,从历时平面考察和讨论“个”虚化为助词的动因和轨迹,并通过与助词“得”的比较,辨析助词“个”的表达功用。
关键词:量词 助词 语法  结构关系  虚化机制 “个”  个案分析
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大规模古籍文本可视化分析与挖掘
3
《中国图书馆学报》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 欧阳剑  出版年:2016
传统的古籍开发与应用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文学科研究的需要,人文学科研究者期待一个技术逻辑和人文逻辑相耦合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出现。本文从古籍文献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出发,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面向数字人文研究跨学科方法,以大规模中国...
关键词:数字人文  文本可视化  数据挖掘 古籍文献
副词“都”的语法化与主观化——兼论“都”的表达功用和内部分类
4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张谊生  出版年:2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00BYY015。
从实词到范围副词,再从强调焦点的语气副词到兼表时体的语气副词,“都”的内部存在一脉相承的演化轨迹和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由于“连”字的脱落,“都”的表义重心由全称量化转向了主观强调,进而从衍推行为程度的不适宜扩展到衍推行为...
关键词:都  范围副词 语气副词 语法化 主观化
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
5
《中国语文》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张谊生  出版年:2006
"没"、"不"、"好"是近、现代汉语中的主观量标记,"没"、"不"用于主观减量,"好"用于主观增量。"没"、"好"可以标示含有概数的表时间或量度关系的词语,"不"只能标示概约性时间词语;"没"还可以用在动词前,"好 X"...
关键词:标记  主观化 主观量 减量 增量  
“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
6
《语言科学》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张谊生  出版年:2003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本文从“F是”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变异的角度探讨了其历时变化发展和共时同形异构的关系,分析了导致“F是”语法化的机制和诱因,讨论了“F是NP”和“F是VP”的区别和联系,考察了“F是”的内部结构、表达功用和分布情况。
关键词:历时演化  共时变异 同形异构 表义功用
汉语否定词考源——兼论虚词考本字的基本方法
7
《中国语文》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潘悟云  出版年:2002
虚词考本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必须同时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语音对应关系,第二是历史层次划分,第三是特殊音变规则。同时要考虑两条原则,第一是从合不从分原则,第二是语义对语音优先原则。文章以汉语否定词"不"、"没"为例子,对以上...
关键词:汉语 否定词 虚词 语音 语法
喉音考
8
《民族语文》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潘悟云  出版年:1997
本文通过民族语的比较材料。古代的译音材料、古代文献以及汉语的谐声系统和假借关系,论述上古汉语存在小舌塞音,它们到中古变成影、晓、匣、云。
关键词:云母  同源词 上古音  上古汉语 《史语所集刊》  藏缅语 匣母 汉藏语言 声母  过渡音  
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
9
《中国语文》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张谊生  出版年:20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YY048)"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发展变化及其演化趋势研究";上海市哲社项目(2006B77006)"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发展与演化"的专题成果之一;上海市重点学科(S30402)资助
从构造看,汉语中存在着专用和通用两类三音节"V/A于"附缀体连续统;绝大多数附缀"于"在后附过程中纷纷脱落,真正的"V/A于"三音节词汇词几乎不可能形成。从发展看,介词"于"错配为附缀进而脱落是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附缀体"...
关键词:附缀“于”  零形式 及物功能  演化动因  韵律制约  
空间位移中主观参照“来/去”的语用含义
10
《世界汉语教学》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齐沪扬  出版年:1996
关键词:说话人 空间位移  位置系统  主观参照  句子 听话人 语用含义 位移方向  现代汉语语法 物体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