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新闻报道    广播事业    广播电台    主持人节目    旧中国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96H指数:4北大核心: 35 CSSCI: 56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从戴安娜之死看隐私权、知情权与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
1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王军  出版年:1999
关键词:隐私权 知情权 冲突与平衡  采访权 个人隐私 公共利益 新闻自由 新闻报道  新闻媒体  当事人  
NHK:纪录片扮演风波
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钟以谦  出版年:1996
NHK:纪录片扮演风波钟以谦1992年9月30日和10月1日,NHK分两次播出了一部名为《禁区—喜马拉雅深处的王国:姆斯丹》的纪录片(以下称为《姆斯丹》)。此片在后期制作时,总策划曾对NHK(视听)调查委员会表示:此片将...
关键词:纪录片 节目制作 新闻  收视率 喜马拉雅  电视台 尼泊尔  制作节目  日本  完成度  
“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
3
《电视研究》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王军  出版年:2000
关键词:隐性采访  法律问题 新闻采访
经济调整期的传播模式天平──关于市场经济背景下媒介产业化运作的探讨
4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段鹏  出版年:2000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传播模式着眼,论述了媒介产业化运作的现状、负面效应和对策,启示媒介工作者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众传播模式。
关键词:机制  市场经济 传播模式  产业化负面效应  对策  
晚饭时分我们看什么?——谈“次黄金时段”电视节目编排对收视率的影响
5
《新闻实践》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易蓉蓉  出版年:2003
晚饭时分:被人遗忘的"次黄金时段" 傍晚时分人们回家打开电视,已紧张了一天的心理急需找一个合适的宣泄口,希望电视能带给他们轻松活泼的感官享受,作为工作学习之余的调剂和补偿.
关键词:收视率 黄金时间 节目编排 观众  比率  次黄金时段  少儿节目 时分  
跨世纪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和人格构想
6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苏纲宪  出版年:1997
关键词:角色定位  新闻节目主持人 电视节目主持人 中国电视 媒介角色 跨世纪 社会角色  基本人格  格构  新闻工作者  
网络时代的新视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三论
7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艾红红  出版年:2002
网络传播的兴起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广播电视”概念和“广播电视史”研究范畴因网络媒体的加盟而“扩容” ;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史学的受众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网络传播催生了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大历...
关键词:网络时代 广播电视 史学研究 扩容  受众主体 大历史观
解读电视画面语言
8
《青年记者》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喻人旺  出版年:2000
电视纪实语言最独特之处就是视听同构,除了可以完整记录媒介人物个体化的言语表述之外,还可以全息展示附着符号和媒介人物所在的信息场,它保留了生活原生态,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为电视纪实语言保存着生活的原生态,传递的是一看就懂的...
关键词:电视 纪实语言 画面语言 解读  节目主持人
旧中国广播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9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赵玉明  出版年:198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为广播事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无线电传递语言和音乐的试验取得成功。不久,美国、英国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等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建立广播电台的国家。在此期间,无线电技术...
关键词:无线电话  广播电台  北洋政府 广播事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无线电台 无线电广播 收音机  外国人  无线电接收机
简论旧中国对广播的研究
1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哈艳秋  出版年:1993
一我国最早研究广播的时间应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二十年代初期世界各国广播事业的兴起及美国人奥斯邦把广播输入我国,在国内出现了一批对广播较为注意和感兴趣的人士。在我们发现的资料中,最早记述广播的特点、性能,介绍广播由...
关键词:广播事业 广播节目  无线电技术 广播电台  北洋政府 旧中国 二十年代  无线电广播 东方杂志  国民党政府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